加载中…
个人资料
摆渡人
摆渡人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394,694
  • 关注人气:2,26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吴清源》观感——其实木叶自是道

(2007-10-07 00:00:00)
标签:

我记录

感动瞬间

影评/乐评

纹枰

吴清源

围棋

田壮壮

电影

宗教

分类: 天堂艺术中心(娱乐影像)

《吴清源》观感——其实木叶自是道

 

 

    早在上海电影节试映期间,就有很多棋手问我:“《吴清源》你看了吧?”显然,在棋界是很关注这部影片和它产生的社会效应的。遗憾的是,当时实在无暇顾及,而此后好像外界的反应还是贬多于褒,甚至出现“看了想睡觉”的最糟糕影评,票房不振又是另一明显的痛楚,在那种环境下匆匆去看似乎也难免摆脱偏见,于是一直延迟到近来才看了,希望谈这个过时的话题不让大家厌倦。 

 

 

 《吴清源》观感——其实木叶自是道    《吴清源》观感——其实木叶自是道

       2004年参加第五届应氏杯开幕式的   当时正筹备电影的田壮壮赶到

            吴清源先生和和子夫人           上海拜会吴清源夫妇

 

 

    我觉得这部片子有几点真是值得称道的,比如电影画面,尤其是画面中注重的细节——举个例子说:吴清源和秀哉的对局一开幕,就让人顿时理解了田导出天价租用上品榧木棋盘、蛤碁石的重要性,电影的画质可以让你在华丽的棋盘刻痕中体验到棋战本身的品味。
    再比如,影片对战争的展现和理解,分寸感掌握得很好。
    值得称道的还有一些角色,扮演濑越先生的演员功力十足,对白力度掌握得恰到好处,还有那位西园寺先生,镜头不多,生动异常。

 

    三个优点,几乎占据这部影片成败的三成,而其他的,只能是遗憾了。

    在各大论坛上,看到对影片的不足有很多棋迷表达了看法,有些不必再重复了,何况近来“棋迷”这一身份的行情看涨,不敢轻易以这样高贵的身份评价什么,最多只是以一个关注围棋者的角度叹一声:影片表现吴清源一生的辉煌棋战太少太少,导演似乎对此有些缺乏自信。而没有足够比例和张力的对局诠释,吴清源三个字的价值何以体现?
    相反,导演对宗教的兴趣似乎比围棋要浓很多,记得该片开机第一个镜头就是拍摄吴清源在天津加入红卍会的场景——对电影制作有兴趣的人当知道,开机及导演选择第一个拍摄场景往往是有特别寓意的。当对拍摄主题有某种彷徨时,宗教这种形而上的东西很容易拿来做注脚,让观众陷入云山雾罩一时不能看清,而自然会有一种敬畏和好奇。可惜的是,吴清源先生在宗教追求上偏偏是个半吊子的失败典型(请原谅我用这样不敬的词语,但吴清源先生在棋界是圣,在宗教方面确实只是一般人),因为他处的历史阶段(战后社会混乱,人民思想迷茫),所处的国度(一个无限夸大神道,却面对战败后信仰危机的国家),和他本人的性格(柔和、被动的温顺与接受,却偏偏遇到一个难以值得依托的所谓教主)……这些注定了他在这方面的失败,在他的几本传记中对此懊悔之情无不跃然纸上,这其实是他一生唯一的“弱”,但不知为何影片却偏偏热衷?

 

    “我的一生只有两件事,真理,围棋”,“真理”是什么?田壮壮无法回答(这个连吴清源本人恐怕也难以回答,他的人生信仰直到现在依旧是在追求和思索的过程中),所以用对吴清源追求宗教的表现来尝试解释,然而历史上的吴清源没有因此解脱,而是更迷茫,电影中的结果就可想而知了。而“围棋”是什么?吴清源可以回答,但田壮壮无法回答,甚至没有用足够的力量和魄力去理解。
    由此想到很多追求个性的现代导演,他们在拍摄一部影片时首先想到的是如何表达自己的个性,表现自己的特长,如果没有必然的把握,就会用特殊的手法和偏激的主题来刺激观众,希望借此博得关注和声誉,但往往是舍本逐末的。当然作为这部传记片导演的田壮壮和阿城等大牌编剧携手,并没有剑走偏锋哗众取宠,只是在表现主题上难免有点注重镜头效果而忽视主角的本来面目,让这位特殊人物的人生脉络过于琐碎,对宗教这些重点着墨的地方也有模糊观众视野之虞……相比之下,回忆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写实主义电影高峰的年代,导演们往往先想到社会的现实,人的真实状态,然后才考虑自己的表现手法,这才有从《小城之春》到《乌鸦与麻雀》这些经典的诞生。

 

    片中经常有用落叶做衬景的,看着看着我突然想到:没有必要认为只有刻上佛经的贝叶才是道,其实木叶本身就是道,而且是大道,所谓“一花一世界”的道理,更何况并非能人都能刻好贝叶经的。虽然不知道一部最好的《吴清源》应该怎样拍?但拍摄这样的传记影片,不妨多尊重一点历史,能深刻体验吴清源所处的时代背景,充分表现那些生命对局,以及胜负背后的艰难足矣。少一点在一知半解中的自我诠释,何况这种诠释的代价实在不菲。

《吴清源》观感——其实木叶自是道

2005年吴清源先生携和子夫人和助手牛力力等

在北京昆仑饭店参加第五届应氏杯决赛

 

《吴清源》观感——其实木叶自是道

吴清源先生主裁第五届应氏杯决赛最后一战

 

    “胜负与信仰是我一生的修业”,“胜负”还是“信仰”恰恰就是影片未能成功表现的地方。只此,便抹杀了所有的功劳与努力。作为一个执镜的艺术家不能不面对这样挑剔的要求,于我们这些普通观众,虽然不至于不能再看一遍,但看完的结果便是每每说一声“太遗憾了”!

 

张晓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