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吴的保险之惑——风险控制
(2021-03-19 11:09:42)
标签:
保险风控全寿命周期环节杂谈 |
分类: 专业理念 |
“保险是实务”这句话几乎是每一个保险人、甚至包括相当一部分保险学者的口头禅,按老吴的理解,该句有两个含义,一是暗喻保险没有理论支撑,二是保险注重实务。依前者之意就是用这句话做了遮羞布,按后者仿佛是追求脚踏实地,但本质上的缺陷一点不小,因为这种这种孩子死了才来奶的操作模式势必代价不菲。随着科学技术的进展,连号称实验科学的化学、材料学等早已有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可号称已步入“保险科技”时代的堂堂保险界却依然故我般以实务为已任委实难以自圆其说,对以防患于未然为使命的风控尤其如此。其实,就像脚踏实地地南辕北辙和勤勤恳恳地刀耕火种难有褒义一样,实务的说法在某种程度上也能与不思进取、墨守成规划上约等号。
保险业发展至今,风控这一职位已然开始崭露头角并显现出强大的生命活力,但让老吴迷惑不解的是在与诸多保险人深究风控的外延与内涵之时,大多数均闪烁其词,让人有云山雾罩之感,也鲜见有相关的专业论述面世,仿佛“佛曰不可说”一般禅机深厚,颇有些不可思议。可这种病态般的模糊美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风控的形同虚设,令业界有一种鸡肋感。
从风险管理的角度,无论将其运用于何种领域,风控的本质含义始终没有改变,泛指在风险辨识、分析和评估的基础之上,综合运用回避、自留、控制和转移的手段将相关风险控制在我们期望的水平,唯一的区别就是要控制的风险各有不同。也有人将之称为风险应对或风险处理,进而将风险控制狭义化到上述四种手段之一,意即唯有降低和消除风险两种措施。这两种说法本质上没有区别,只是控制的含义有广、狭之分。而且对于大多数风控来讲,只谈消除与降低肯定意义不大,保险业的风控就是如此。应该主要指控制某特定险种的运行风险进而保障该险种的效益达到公司的预期。进而,通过对所有险种的实施达到公司科学发展的根本目的。它与现今在医疗器械生产行业实施的产品风险管理可谓异曲同工、如出一辙。其实这很容易理解,因为保险合同本就是公司的产品,只不过形式上差异较大罢了。但仍需强调的是这种风控本质上还是将相关风险控制在预期的可接受水平进而达到赢利的目的。换句话说,即使损失惨重,也并非意味着风控的一败涂地,这是由风险的不确定性决定的,就像未雨绸缪也未必淋不到雨一样。
根据以上说法,我们可以看出,保险的风控是全方位、全过程、全寿命周期的。从风险查勘开始,继而设计方案形成保险合同、关注标的的风险变化,直至保险事故发生及理赔或保险合同终结,环环相扣、相辅相成。
风险查勘实际上就是风险辨识的基础,这方面有众多的专业人士可以依赖,其他人难以置喙,所谓隔行如隔山就是这个道理。但无论该专家多么声名显赫,依险种而用其所长是关键。换句话说,专家也要量身定制。一般来说,企业有生产和安全两类专家,如果是人员伤害类保险,如安责险、意外险等,也可以包括相关三者险,可能后者轻车熟路,但我国的安全专家一般均局限于员工伤亡领域,若是财产损失或营业中断,其水平恐怕就令人难以恭维了,可能前者会技高一筹。如果综合考虑企业保险方案,则两者都不可或缺。即便如此,基于绝大多数专家对保险都是一知半解,如何将专家的观点融合进保险人的结论仍要考量保险人的手艺,这是其一。当然,查勘内容也会因险种而异。沃尔沃安全性能声名远扬,但这是指对于车内人员而言,如若是三者和车损,势必另当别论;同样是商场,高档货乃至奢侈品众多的往往顾客寥寥,故而在诸如火灾类事故发生时公众责任风险一般较小,可财产损失却可能令人崩溃,反之亦然。火灾风险与损失风险不能等同视之就是这个道理,这是其二。更为值得关注的是,要做好风险查勘,降低对查勘者的能力要求并减少其主观因素影响乃是一举多得之举措,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必由之路就是设计一科学合理简洁实用的风险查勘表,对于风险或标的较小者更是如此,而像以往那样一个险种一个查勘表简直是天方夜谭。在现阶段一个设计优良的app似乎更是上策。除了上述功能之外,将风险评估过程乃至建议的保险方案融入其中应是最理想的结果。
经过风险评估之后,保险方案的设计对于风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且量体裁衣设计模式的效果立马显现出来。主要的风险及各自的大小与性质,哪些需要转移及转移的程度都可以根据客户的要求做出相应调整和推荐,最终的形式自然是包含诸多条款的保险合同。在相当程度上,合同中一些相关条款就是承保后风控的重要依据,条款执行的结果无外乎保费浮动、赔偿的额度以及拒赔等等,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在这个前提下,承保后的风控可谓得心应手、水到渠成。如果条款中含有采取相应技术手段之要求,如监控等,那更是手到擒来。这时风控之工作就只剩下关注变化、及时提醒或告警乃至断然采取相应措施了,相信科学的风险评估完全可以清晰地告知我们需要关注的变化及其程度的大小。至于提供相应的技术服务以降低标的损失风险,那只是锦上添花的双赢之举罢了,使其喧宾夺主、越俎代庖实乃不可取也。此外还应注意的是无论是风控措施还是技术服务都不应与政府监管和企业经营管理相提并论,合理定位非常重要。
理赔环节以及保险合同终结是风控的最后一环,其通过反馈相关信息给前述诸项环节,对于完善整个风控过程均至关重要,而且对于控制客户方引发的道德风险更是举足轻重。在国内,可能这类风险波及范围会更为宽泛,要做到举重若轻、追求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境界,风险意识的深入人心、风控手段的未雨绸缪乃重中之重,再结合合适的监控手段和管理制度,相信保险业会有质的改变,步入科学发展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