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生活随笔·高收入的计算公式

(2016-12-11 15:30:30)
标签:

高收入

时评

分类: 生活随笔

首发于天津《今晚报》2016-12-11

高收入的计算公式



 最近,许多网民讨论的热门话题是:以个人年收入作为考较的唯一对象,高收入的达标线究竟应该如何划定?假如一刀切的话,年收入12万元靠不靠谱?大家普遍认为:这个参数不仅不靠谱,而且它比猪八戒愁眉苦脸照镜子居然看见贝克汉姆露出迷人的微笑还要离谱得多,简直令已经赶到和正在赶来的吃瓜群众笑掉大牙。那么标准要不要厘定?又该如何厘定?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网民借此机会发过一通牢骚之后,尘沙飞扬之处,密如雨点的板砖扔满一地。

 依我看来,按照目前国内的物价去折算,在不少大中城市,个人年收入12万元,别说是连高收入人群的门槛都挨不着边,就连更长的中产阶级的队列也有点针插不入,水泼不进。

 如此说来,莫非高收入的标准就无法令人信服地划定了吗?非也,达标线完全可以出笼,但不应该全国统一。因为中国幅员辽阔,各个地域的经济发展不均衡,一个人在不同的地方工作和生活,幸福指数既不一样,艰难指数也不相同。在西部、北部一些地方,个人年收入12万元,确实能够过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在东部、南部、中部一些地方,个人年收入12万元,则不免捉襟见肘,形同在汤罐里煎熬。

 有时,我们开车去某个陌生的地方,启用导航,并不见得就能够顺利搜索到目的地的名字,于是我们退而求其次,搜索目的地附近的某座标志性建筑,然后再去找人问路。高收入标准也可以依循这一方法去巧妙划定,须知,各地的房价就是最醒目的参照系数。一个人不吃不喝,五年时间能够攒足全款在当地购得一套150平方米的住房,因此确认他收入高,这个方案应该算得上相对公允。就算还有异议,彼此也不会争论得脸红脖子粗。你也许会说:“五年不吃不喝,只有练成了辟谷功的佛祖、神仙才能够胜任愉快。凡人的开销远不止吃喝二事,大宗的,至少还有孩子的教育费、老人的赡养费,以及通勤费,人情南北也不可忽略,刨除这些费用后,夫妻双方就必须均为高收入,五年之内才能勉强能购得一套当地的住房。”其实,我所说的“不吃不喝”,只是为了化繁为简,方便计算,如此这般,高收入的计算公式就呼之而出了:30×当地每平方米房价(按均价计)=高收入者的年收入。

 在一线城市,如果房屋的均价为8万元的话,个人高收入就应该是240万元。在二线城市,如果房屋的均价是3万元的话,个人高收入就应该是90万元。在三线城市,如果房屋的均价是1万元的话,个人高收入就应该是30万元。在四线城市,如果房屋的均价是5000元的话,个人高收入就应该是15万元。尽管这个计算公式依然偏于保守,但结果距离真实可信的达标线应该是可望而可及了。

 有关高收入的话题,说轻松很轻松,说沉重也很沉重。有些人完全可以举重若轻,谈笑间,春暖花开;有些人却是举轻若重,甚至比拔山扛鼎还要费力。高企的房价无比雄辩地摆在眼前,这是许多人生命中难以承受的重负,他们看到这个高收入的计算公式,丝毫轻松不起来,高兴不起来。五年时间不算太短暂,一个人不吃不喝,才能够攒足全款购进一套150平方米的房子,在富二代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的今天,这样的年收入还能够算得上高收入吗?那些点子高、门子精、路子宽、胆子大、底子厚的人很可能会从金牙缝里嗤出几声不屑的冷笑。

 网民以浓厚的兴趣讨论高收入的达标点位,其实并没有多大意义。在当下中国,利益分配如何才能够更为平衡,机会面前如何才能够更为平等,日益固化的社会阶层如何才能够打通壁垒拆除篱垣,因贫富悬殊而导致的居高不下的基尼数如何才能够逐年降低,这些才是值得我们群策群议多加关注和讨论的话题。

 对于内地大多数居民而言,高收入是一个不易企及而又人人渴望企及的目标,但通向宝顶的路径着实不多,机会比狡猾的狐狸更难捕捉。即便如此,聪明人必须战胜各种诱惑,看清楚自己的方向,敬业乃是正途,投机仍属歧路。收入提高赶不上房价飙涨,这固然有些可悲,但年轻人毕竟是有志气的,不能任由一房障目,无视远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