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化随笔•履行精微的母职

(2015-04-11 18:26:33)
标签:

教育

文化

陈衡哲

胡适

分类: 文化随笔

(发表于《长沙晚报》2015-04-08)

履行精微的母职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陈衡哲教授撰写过一本倡导妇女解放的小册子,但与那些头角峥嵘的女斗士相比,她的观点稳妥得多,有商有量的语气也温和得多,她并不主张妇女同胞敌视身边的男性伴侣,无端地将自己从家庭生活中剥离出去。

    在这本小册子中,陈衡哲教授发过一句感慨:“倘若连孩子洗澡这样的事情,都要叫爸爸放下手中的书本,跑过去连哄带劝,那么做父亲的也就太累了,做母亲的也就太不称职了。”陈衡哲教授认为,妇女解放是女性从观念和行动两方面把自己塑造成对家庭、社会有用有益的新人,而不是自求多福,自寻轻松,盲目而孤立地对抗家庭和社会。所以说,一个女人得到解放,不仅要拥有与男人平等相待、平等相处的若干权利,还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给丈夫、子女、家庭和社会带来良好的氛围和影响,造成双赢、多赢的局面。

    陈衡哲教授一直实践着自己认同的理论,在家中,她“独裁”、“专断”,任鸿隽教授心无旁骛地钻研学问,乐得享有遐迩皆知的惧内的美名。在美国留学期间,胡适就与任鸿隽、陈衡哲结为挚友,他的妻子江冬秀没有接受过新式的学校教育,欠缺文化知识,在老家安徽绩溪,她是严格遵照三从四德的标准塑造出来的传统女性。按理说,江冬秀是正版的贤妻良母才对。实际上,除了脾气暴躁,她在不少方面确实恪尽妇职。然而有比较才能有鉴别,陈衡哲喝过洋墨水,做过北京大学首位女教授,她才是最高标准的贤妻良母,不仅能照顾好家人的饮食起居,还能帮助家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抗战期间,胡适临危受命,担任驻美大使,江冬秀并未随行,待在国内无所事事,整天东风、白板、红中、发财,沉溺于牌局,不能自拔。一旦失去父亲的引导和管束,胡适的幼子胡思杜就频频逃学,与一些公子哥儿打得火热,混迹于上海滩那些声色犬马的娱乐场所,不仅荒废了自己的学业,而且眼见着整个人都堕落了。无奈之下,胡适将胡思杜接到美国,但恶习非一日形成,也非一日可以根除,胡思杜不思进取,竟把学费拿到跑马场去买彩票,撞大运。胡适曾骄傲地说,“思杜是我创造的”,言下之意,他对恩师杜威的实用主义念兹在兹,所以要给爱子取名“思杜”。但他万万没有想到,在猛烈批判胡适反动思想的运动中,胡思杜来了个窝里反,向大洋彼岸的父亲投去一枚重磅炸弹,他斥骂胡适是“帝国主义的走狗”,连“遗臭万年”的成语也用上了。1951年,胡思杜在《中国青年》上发表《对我父亲——胡适的批判》,可谓立场鲜明:“他对反动派的赤胆忠心,终于挽救不了人民公敌的颓运,全国胜利来临时,他离开了北京,离开了中国,……从阶级分析上,我明确了他是反动阶级的忠臣,人民的敌人。在政治上,他是没有进步性的……”倘若胡适读到这篇出自幼子胡思杜之手的诛心之作,该会怎样苦笑和悲叹呢?

    1950年3月22日,胡适在日记中引用王安石的《拟寒山拾得诗》第四首以明心志:“风吹瓦堕屋,正打破我头。瓦亦自破碎,岂但我血流。我终不嗔渠,此瓦不自由……”然而胡思杜是他的儿子,不是什么寻常的“瓦片”,他被打破脑袋之后,只能暗自惭愧教子无方了。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后期,正当事业辉煌之际,陈衡哲却毅然决然地辞去教职,为的是从繁忙的教务中抽身出来, 做一位全职母亲,专心教育自己的三个孩子。据说,当年她下定这个决心,与胡适的女儿素斐不幸染病夭折有很大的关系,她突然省悟到:“母亲是文化的基础,精微的母职是无人代替的。……当家庭职业和社会职业不能得兼时,则宁舍社会而专心于家庭可也。”这话出自一位五四时期功成名就的女作家和女学者口中,与“推动摇篮的手即是推动世界的手”出自一代天骄拿破仑之口,同样耐人寻味。事实证明,陈衡哲付出的努力结出了硕果:长女任以都和儿子任以安都是哈佛博士、美国教授,次女任以书很有孝心,她从美国瓦沙女子大学毕业后,就回到国内,照顾双亲。

    “履行精微的母职”,女人必须用心血去浇灌这七个字,才能开花结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