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天津《今晚报》2014-11-07)
(《中国剪报》2014-11-18转载)
无事公
无事公是朵奇葩。他生于兹邦,长于兹邑,神龙见首不见尾。据知情者透露,无事公既是千人之合体,又是一人之分身。他不好事,不揽事,不惹事,不生事,不谋事,不干事,不成事,不败事。无事公具备观察员的资质和评论家的天赋,却沉默寡言,偶尔发声,点到为止。无事公见人干了蠢事、丑事、恶事、坏事、尴尬事、荒唐事、龌龊事、卑鄙事,就会摇头感叹:“天下事少做为好,不做也罢,做成这个样子,岂不是太败兴了!”
你要了解无事公,他的四句口头禅是可靠的线索:排头第一句是“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第二句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第三句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第四句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这是无事公的撒手锏。即使你是高官显贵、富贾名伶,也会触之即枯,望风而降。无事公含哺而熙,鼓腹而游,饱食终日,言不及义,将忙碌视为庸碌,将忙人视为庸人,在其心目中,一落为庸流,则无足观矣。无事公习惯以悲悯的口气布道:“人生苦短,世事如麻,为而有趣者不多,行而有益者太少。做个两脚陀螺,与良辰美景交臂而失,趋炎附势,忧生患死,可怜复可悲!”若有人抬杠顶嘴,甚至当场晒出无事公的成绩单,无事公就会猛翻白眼,嗤之以鼻。他反驳道:“比起那些专干蠢事、丑事、恶事、坏事、尴尬事、荒唐事、龌龊事、卑鄙事的人来,我不做事,少做事,岂不是强远了?如果说我的成绩单上摆满了鸡蛋鸭蛋鹅蛋,他们的成绩单上就挂满了腐鱼烂虾臭肉,到底谁强谁弱?常识会帮你判断。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很好!不做一事,尽得逍遥,更好!”无事公不修黄老之术而颇具黄老之风,就算庄子活在当下,也会竖起大拇指,用周星驰式的洋泾滨表达敬意:“I服了you!”。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这是无事公的招牌菜。古人今人都夸赞诸葛亮是东方智圣,无事公却认为孔明太喜欢揽事,太喜欢管事,军旅中区区二十军棍的处罚,堂堂的蜀国丞相都要亲览裁决,如此食少事烦,还能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由于孔明管得太宽,管得太细,蜀国的人才便在其生前身后急剧凋残了,蜀国先亡,孔明难辞其咎。无事公乐得眼不见为净,耳不听为清。网络是个新闻窠子,是个谣言窝子,众人从中淘宝扒粪,如醉如痴,不分真伪,一概视为公共资源,无事公却置若罔闻,视若无睹。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是无事公的挡箭牌。无事公认为,众人劳神费力不讨好,多半是因为爱管闲事,把别人背上的石头抢过来,扛在自己肩上,然后美其名为“做好事”、“做善事”,实在毫无必要。无事公清心寡欲,待己菲薄,食不必佳肴,饮不必美酒,衣不必轻裘,车不必宝马,住不必豪宅,以箪食果腹,以斗室存身,人不堪其忧,他不改其乐。无事公有分教:“诉求愈多,心力愈损。阴精耗散,阳气亏空。少管闲事,利己利人。独善其身,天下太平。”无事公熟读《增广贤文》,对“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一语深以为然。你批评他心太冷,情太薄,他的回应却是:“心无冷暖,情无厚薄,得当者为宜,得安者为善。”
“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是无事公的独门绝活。无事公不求有功,但求无过,遇事谨慎,不乱拆线团。无事公干过什么大事?你想不起来,他也想不起来,这说明他早已将大事化为了小事。无事公干过哪些小事?你记不起来,他也记不起来,这说明他早已把小事化为了无事。无事公与人相忘于江湖,境界似乎不低。
人未死,棺未盖,评价无事公,争议难免。有人夸他是神仙,有人骂他是废物。有人尊之为智者,有人鄙之为蠢才。有人拜其门墙,有人砸其牌匾。无事公超然物外,我行我素,对臧否褒贬无动于衷。无事公不是国家栋梁,不是社会精英,不是人类楷模,这是显而易见的事实,他究竟属于哪种类型的角色?谁也说不清,道不明。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