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世界杯球评•闷宫杀

(2014-07-11 05:59:07)
标签:

世界杯

阿根廷队进决赛

荷兰队不敢冒险

体育

(本文首发于《长沙晚报》2014-07-11)

闷宫杀

 

 

    阿荷大战之前,我想,至少有四种人不乐意见到阿根廷队打入决赛。一是荷兰人,二是德国人,三是C罗的球迷,四是巴西人。何以见得?荷兰人自己想要进入决赛,这合情合理。德国人宁愿挑选荷兰人做决赛对手,因为荷兰队在足球场上碰德国队,经常处于食物链的下端。C罗的球迷不喜欢梅西,恨乌及屋,这种心态也不难理解。巴西人视阿根廷人为南美的头号宿敌,再加上这一次他们不慎在家门口掘了个1比7的大坑,将自己深埋在里面,别说百年透不过气来,五到十年的疗伤时间总是必不可少的。你想想看,巴西人在本土跳不成桑巴舞,怎会乐见阿根廷人喧宾夺主跳探戈?

    当然,对于这个结论,有些球迷会不以为然,甚至嘲笑我的猜测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巴西人大方着呢,大气着呢,大度着呢,滔滔热泪已化作一场豪雨,将他们的内心清洗得净若明镜,能够看到自己的弱点,也能够看到别人的长处。岂不见那位年逾古稀、追随了巴西队二十多年的爷爷级球迷费尔南德斯,在看台上,将手中捧持的那尊复制金杯当众赠给了德国小球迷?

    开场哨响后,我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巴西队在暗助阿根廷队,他们贸然抢攻的前车之鉴使阿根廷人踢得格外沉稳和谨慎,不仅斗志昂扬,而且耐心十足。荷兰人也不是冒失鬼,他们的防线收缩得更紧更后,恨不得筑起篱笆墙,连一丝缝隙也不留给阿根廷人。荷兰教父克鲁伊夫极力倡导的全攻全守战术在范加尔执教的这支队伍身上已只能见到全守的痕迹。于是这场半决赛自始就被定调为比耐心比毅力的闷战,撞头的拼抢还算凶,可是射门次数偏少,精彩程度有限。懂行的球迷专看门道,阿荷两队明地里大打“太极拳”,暗地里却处处隐藏杀机,谁都不敢稍有闪失。

    众目睽睽之下,梅西被包了“饺子”,连禁区都难以踏入,更别说射门;罗本被蒸了“馒头”,倒是在对方禁区里冒过两次“热气”。当然,梅西也不是碌碌无为,他牵制了对方的进攻火力,还有过两脚手术刀般的传球,若不是二罗(罗霍和罗德里格斯)草率挥霍,比赛应该会是另一幅图景,荷兰人又何至于保守到再次幻想上帝喜欢看他们点球取胜?

    那个被吹掉的“进球”很精彩,边裁举旗示意阿根廷队前锋越位,他用的是肉眼吗?慢镜头反复显示,伊瓜因仅仅是右脚大拇趾越位一厘米。这太有意思了,小烟枪的状态尚佳,萨维利亚却将他换下场,此举令人困惑。应该说,这是一处明显的败笔,但最终被阿根廷队的出线掩盖了。

    不管怎样,这场120分钟的闷战是双方教练联袂导演的,谁也不能抱怨对方战术保守。有一点倒是出人意料,范加尔没有重复上一场比赛的“神来之笔”,替补门将克鲁尔终于“烂”在板凳上。莫非范帅怕别人讽刺他为“机械师”,或者他认为这一招鲜的把戏不可再玩,以免贻笑大方?总之,到了点球决战,阿根廷人的气势明显超过了荷兰人,他们不笑到最后,谁笑到最后?

    倘若荷兰人敢于冒险,可能会死得更快,也可能相反。既然荷兰人不肯冒险,将决定命运的时刻延迟数十分钟,则遭到闷宫杀的危险骤然放大。哪种情况更好?若套用莎剧人物哈姆雷特的经典问句,就该如此:冒险或不冒险,都是一个问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