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天津《今晚报》2012-08-10)
夺金牌不是抢银行
我观赏过多届奥运会的比赛,对夺金牌游戏的兴趣早已锐减,这跟爱不爱国毫无干系。我喜欢留意一些别人不太留意的细节,比如运动员参赛时神态自不自然,注意力集不集中,赛后采访讲不讲真话,他们的失利是由于性格缺陷造成的,还是由于运气离谱造成的,他们是否胜骄败馁,心态平不平和,诸如此类。
奥运会既让运动员大显身手,也让命运女神大显身手。成绩毫厘之差,却是冰火两重天,有的人将衣锦还乡,有的人将铩羽而归。有的新人暴得大名,有的名将走下神坛。有的运动员奋勇拼搏,为了一丝微小的希望付出百分百的努力,结果大爆冷门。有的人消积比赛,自以为得计,却算来算去算自己。有的人失利后哭到趴下,有的人得胜后乐不可支。但幸运女神也会开些无伤大雅的玩笑,让有些得意者的奖牌得而复失,让有些失意者的奖牌失而复得。幸运女神所到之处,顾盼生辉,我们置身局外,也能够集中领教到她的善意、美意和幽默感。
风度啊,一定要注意风度。丁宁发球屡次犯规,被裁判罚分,状态跌至冰凉了,先是心态变样,然后是风度走形,在领奖台上,她拒绝与冠军李晓霞握手,实在没有道理,也没有必要,毕竟那名主裁不是李晓霞的亲戚,没有袒护她的任何嫌疑。丁宁心里有再大的委屈也得暂时放下,不应在众目睽睽之下针对自己的队友,使之难堪,也使自己显得心胸狭窄。毕竟年轻,丁宁还得交学费,好在不用舍近求远,要学就向王皓大哥学,他同样在决赛中失利了,而且他是第二次拿到奥运会银牌,但你看看他,笑容灿烂,并没有苦中作乐的痕迹。全球多少个乒乓球运动员,能够站上奥运会的领奖台,拿到银牌,已很不容易了。如果丁宁认为夺取金牌是自己的终极目标,那就下次重新来过。总之,风度更见出一个人的魅力。
媒体上早就在议论纷纷,一块金牌到底值多少钱?这笔账其实不容易算准,奖金、奖品可以估算,将来广告代言的收益,以及职位的升迁,工作的变动,所带来的诸多或隐或显的好处,却无法估算。金牌使某些人疯狂,使某些团队焦虑,乃是现实利益的强力驱动,荣誉则添加了润滑的机油,对此我们无须讳言,运动员也是人,运动团队也是利益实体,他们也有七情六欲,实话实说吧,单是“为国争光”四个字绝对不足以涵盖一切。
像我这样的观众只希望争夺金牌的过程具有视觉上的审美愉悦,具有运动的美感。像我这样的观众只希望运动员在张扬个性的同时,始终保持应有的风度,既在意成败,又能放下得失,走出胜负的狭小空间,毕竟这世界天宽地大,还有许多值得珍惜的东西。人生银行里除了有金钱,还有友谊、爱情、亲情和与万物共和谐的大情怀,把这些重如泰山的宝贝放在心理的天平上,一块金牌只不过轻如鸿毛。
当然,有些选手固执地认为,有了金牌,有了金钱,就能够拥有一切,这种拜金主义思维势必诱导他们夺金牌如同抢银行。特别吊诡的是,举国体制下,这种“明火执仗”的行为甚至会得到鼓励和纵容。岂不见国家花费巨资培养的选手拿到金牌后,再猛捞一大笔,对纳税人的回馈就是那块谁也见不着的牌牌和虚拉巴叽的荣誉。这公平吗?要知道,民族自信心不是靠金牌支撑的,何况奥运夺金早已蜕变为少数人获利的“狩猎游戏”。
单纯从观众的角度看,夺金牌也只是奥运会诸多环节中最紧张激烈的环节,而不是唯一重要的环节。别把夺金牌弄成抢银行那样生死一线。得金牌的运动员能够兑现自己的幸福人生,得银牌、铜牌的运动员也能够兑现自己的幸福人生,那些没能站上领奖台的运动员同样能够兑现自己的幸福人生,往后的路还长着呢。把颠倒的价值观再扳正过来,就好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