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历史随笔·英雄泪  儿女情:林觉民和他的《与妻书》

(2007-05-11 14:44:50)
分类: 历史随笔

英雄泪  儿女情:林觉民和他的《与妻书》

 

 

   

    在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林觉民是一位很难被人遗忘的英雄,他侠骨柔肠,顶天立地,胸怀磊落光明,犹如赤子一般。林觉民是带着强烈的爱意(对妻儿)和恨意(对清廷)去将头颅一掷,战死沙场的。他虽死犹生,精神不灭,这决非偶然。

    林觉民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福建闽县(今福州市)人,早期中国同盟会会员。他出生于书香门第,从小过继给叔父林孝颖,嗣父林孝颖以诗赋著称于时,是福建的知名书者。少年时代,林觉民即打下了扎实的中国古典文学根基,但他对科举制度抱有天然的恨意和敌意,十三岁那年,他迫于嗣父之命,参加童子试,却只在试卷上挥笔写下“少年不望万户侯”七个大字,即掷笔交卷,傲然退场。这样一位叛逆少年成长为革命党人,自然是很好理解的事情。十五岁时,林觉民就读于福州的全闽大学堂,深得校长的赏识。校长曾对林觉民的嗣父说:“是儿不凡,曷少宽假,以养其刚大浩然之气。”1907年,林觉民自费留学日本,此时民主革命思想即已深入他的心底,他膜拜华盛顿、拿破仑这两位西方世界的伟人,特意将他们的画像挂在田野居寓所的墙上,称之为“华盛顿哥哥”和“拿破仑弟弟”。

    无情未必真豪杰,林觉民堪称是一位深于情厚于爱的真豪杰。他妻子陈意映同样出生于书香门第,其岳父陈陶庵是光绪年间的举人。她知书识礼,聪明贤淑,两人虽是包办婚姻,却情投意合,十分恩爱。林觉民曾对人说:“吾妻性癖,好尚与余绝同。天真烂漫女子也!”有这样一位真情至性的爱妻,林觉民感到很幸福,这从他《与妻书》中的片断描写可以得到印证:“初婚三四月,适冬之望日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汝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可惜这对恩爱夫妻却不能长相厮守,林觉民待在日本,与黄兴等革命党人谋划武装起义,像这种要掉脑袋的凶险事,他当然不会告诉爱妻,以免她担惊受怕。广州起义前,他回家探亲,实则是向妻子诀别,因为他即将去参加的是一场寡不敌众的武装起义,他自知生还的希望几乎为零。此时陈意映身怀六甲,林觉民犹豫再三,硬是强忍着什么也没说,就踏上了征途。

    由于仓促起事,人员不齐,队伍不整,枪械不精,黄兴领导的广州起义脆败了。林觉民在激战中受伤被俘,他坚贞不屈。有人游说两广总督张鸣岐,要他为国家保存元气,爱惜人材,对林觉民法外开恩,刀下留情,张鸣岐凶狠地回答道:“此人面貌如玉,心地光明如雪,也称得上奇男子。……这样的人才留给革命党,为虎添翼,那还了得!”评价虽出自仇敌之口,也可算得上相当中肯。林觉民牺牲时,年仅二十五岁。

    “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这种博爱的境界,这种割舍的精神,必须要有大悲悯的支撑,才能完全做到。我们读过一些男女喁喁私语的情书之后,再读林觉民的《与妻书》,便如在静室之中突然听到黄钟大吕,不禁满心为之肃然。

    这封信之深情,算得上天下独步,爱自己的祖国,爱自己的妻儿,都是极其深挚。儿女情,英雄泪,尽在其中。我们对此能不惭愧吗?是啊,一个男人真该具备超迈古今的气概和涵盖天地的情怀!

    再说,林觉民牺牲后,陈意映藏身于破屋陋巷,心境极端愁惨,她生下了遗腹子,取名仲新。她有幸而又不幸读到了不知何人从门缝中偷偷塞进来的林觉民的遗书,从此以泪洗面。一对爱侣,人天永隔,内心的狂悲巨痛又岂是笔墨可以形容?!娇弱的陈意映,痴情的陈意映,她的精神没能撑持多久,两年后,她就追随林觉民而去,留下两个儿子和一册诗文。

    著名出版家钟叔河先生序叶绍袁《甲行日注》中有这样一段话:

    “大凡真能爱国家,爱民族,真能为国家民族作出一点牺牲,而不是专门讲大话唱高调的人,于家庭骨肉之间,亦必有真感情、真爱心,我不相信刻薄寡恩的人,能够有民胞物与的胸怀,有对国家民族的真正责任感。”

    诚哉斯言,验之于林觉民的大情抱大割舍,信然。

    在台湾流行歌曲中,有三首歌曲的创作灵感直接源自林觉民的《与妻书》,这三首歌曲的歌词分别出自齐豫(《觉·遥寄林觉民》)、童安格、刘虞瑞(《诀别》)和许乃胜(《意映卿卿》)四人之手。其中,齐豫的歌词是站在女性视角上写的,揣度陈意映内心的痛苦和寂灭,极其精微。歌词在互联网上很容易找到,这里就不再赘录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