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左传》精华释读——盈必毁天之道

(2018-09-02 06:30:59)
标签:

《左传》精华释读

盈必毁天之道

历史

文化

娱乐

《左传》精华释读

 

盈必毁 天之道

 

春秋后期,地处东南的吴国开始崛起,他们学习中原文化,引进各国人才,加之传统的果敢与韧劲,经过长期战略准备终于击败强楚,近服越国而立威于南方,其兵锋所向,望者披靡。这期间,原来执中原牛耳的老牌霸主晋国,虽地广兵多,但苦于内部强宗尾大不掉,国家资源被卿大夫垄断,而且内部争斗不断,晋国巳处于崩溃的边缘。政治的逻辑就是此消彼长,晋国的衰落让齐国萌生了取而代之的奢念。虽然齐国也是卿大夫陈氏专制且权力远超国君,但为一枝独秀,没有晋国那种纷纷扰扰,他们打着齐君的旗号纵横驰骋。面对此情此景,俨然南方霸主的吴国当然不会袖手旁观,洞察齐国欲取晋而代之的图谋而枕戈待旦。这回要在中原一显神威,尝一尝那些素以文明古国自居的老牌诸侯称霸的滋味。当然,齐国毕竟身居中土可近水楼台,它首先向晋国友邦鲁国小试牛刀,且频频得手,鲁国土日削,国势日危。当国家陷入危难之时,伟大的万世师表孔子忧心如焚,他日夜思索如何使鲁国复兴,在道路自信文化自信与制度自信的诉求上有所建树。他想到让能言善辩足智多谋的大徒弟子贡前往吴国游说,意欲齐吴相争鲁国渔翁得利。子贡来到吴国,迎合吴王夫差争胜好强的心态 ,鼓励吴王乘晋国内部分争之际北上争霸。告诉吴王只要打败齐国,余者概不为虑。吴王夫差很有兴趣,只是担心近邻越国会否乘吴国北上搞小动作。子贡遂表示可以面见越王陈说利害,促成其从吴伐齐。子贡见越王勾践,对他说:“我知道越国一直有报复之心,吴国当然也有所觉察,目前吴国仍很强大,越国报复吴国此时会冒很大风险。现在吴欲与齐争霸,越国最好坐山观虎斗。若吴败则实力削弱,若吴胜霸心遂不可遏,势必连年征战,空耗国力,越国自然就有可乘之机。勾践闻听十分欣赏。当即赐子贡黄金两镒,宝剑一柄,良马二匹,子贡固辞不受。子贡回报吴王,说越王感谢当年不杀之恩,日日栖栖皇皇,闻大王有疑于他,十分恐惧,不日将派使臣前来谢罪。果然,越王派遣大夫文种,带精甲二十付,宝剑一把,甲士三千,前来助吴伐齐。吴王夫差于是坚定北上攻齐的决心,倾国家之力投入战争准备。夫差做事雷厉风行,气魄宏大。他征调民夫,在祁地筑城,屯积物质,开掘从邢至淮运河,直到诉水和济水,绵延千里工程浩大。为此几乎耗尽吴国家底,征夫死伤相望,农失其时,田园荒芜。吴国元老楚亡臣伍子胥十分忧虑,他力劝吴王不要伐齐,空耗国力,要先修内政,待越国之患先除后再图中原霸权。太宰嚭极力迎合吴王,强调只要打败齐国,便可以称霸天下。夫差没有听从伍子胥的劝告,反令他去齐国下问罪战书,吴齐之战一触即发。

公元前484年七月,吴国大军十万通过鲁境进入齐国,拉开了齐吴大战的序幕。齐国元帅国书移师南下,齐相陈恒遣弟陈逆率军增援,合兵也是十万之众。吴军与齐军主力在艾陵展开决战,最终齐国十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吴国兵力亦损失大半。战后,齐国献上大批金帛财物向吴求和,吴王夫差罢兵回国。从此,在中原无人敢与吴争锋。所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吴国没有灭掉齐国,且给越国以可乘之机,吴与晋黄池盟会后,因国内空虚,越王勾践乘虚攻入吴都,杀死吴太子,夫差匆忙回师与越议和。公元前473年,吴都城再次被勾践攻陷,夫差自杀,吴国灭亡。

吴齐这场势均力敌的较量,论兵力十万对十万,彼此相当;论谋略,齐有兵家传统素养,吴有孙武用武之地;从经济实力看,齐优于吴,但就军队战斗力而言,吴强于齐。艾陵之战是一场正规战,双方都尽了全力。齐军之失在于不留预备队,过早将兵力全部投入,以至后备不足;吴军恰恰相反,把最精锐之师留在最后使用,因而能在关键时刻做强力一击,因而大获全胜。吴国并未选择向齐国发起全面进攻,而是匆忙接受议和班师,这也说明吴国已是强弩之末。后来,越国能灭掉吴国,主要也在于吴国元气于艾陵大伤。战前子贡与勾践的料想,后来被实践证明是完全正确的。

我们读《左传》关于艾陵之战的描写,可以注意对人物的刻画,特别是人物对话的生动、有趣描写。战争当然是残酷的,临战状态人是不能无动于衷的。他们的言行反映出各自的纠结。战争爆发,每个细节能够表现出人内心的巨大落差,比如一句“天若不识不衷,何以使下国?”就意味深长,笔法之妙叹为观止。

我们读读《左传•哀公十一年》有关文字(附白话):

为郊战故,公会吴子伐齐。五月,克博,壬申,至于羸。中军从王,胥门巢将上军,王子姑曹将下军,展如将右军。齐国书将中军,高无丕将上军,宗楼将下军。陈僖子谓其弟书:“尔死,我必得志。”宗子阳与闾丘明相厉也。桑掩胥御国子,公孙夏曰:“二子必死。”将战,公孙夏命其徒歌《虞殡》。陈子行命其徒具含玉。公孙挥命其徒曰:“人寻约,吴发短。”东郭书曰:“三战必死,于此三矣。”使问弦多以琴,曰:“吾不复见子矣。”陈书曰:“此行也,吾闻鼓而已,不闻金矣。”

甲戌,战于艾陵,展如败高子,国子败胥门巢。王卒助之,大败齐师。获国书、公孙夏、闾丘明、陈书、东郭书,革车八百乘,甲首三千,以献于公。将战,吴子呼叔孙,曰:“而事何也?”对曰:“从司马。”王赐之甲、剑、铍[pí],曰:“奉尔君事,敬无废命。”叔孙未能对,卫赐进,曰:“州仇奉甲从君。”而拜。公使大史固归国子之元,置之新箧[qiè],褽[wèi]之以玄纁[xn],加组带焉。置书于其上,曰:“天若不识不衷,何以使下国?”

吴将伐齐,越子率其众以朝焉,王及列士,皆有馈赂。吴人皆喜,惟子胥惧,曰:“是豢吴也夫!”谏曰:“越在我,心腹之疾也。壤地同,而有欲于我。夫其柔服,求济其欲也,不如早从事焉。得志于齐,犹获石田也,无所用之。越不为沼,吴其泯矣,使医除疾,而曰:‘必遗类焉’者,未之有也。《盘庚之诰》曰:‘其有颠越不共,则劓殄[tin]无遗育,无俾易种于兹邑。’是商所以兴也。今君易之,将以求大,不亦难乎?”弗听,使于齐,属其子于鲍氏,为王孙氏。反役,王闻之,使赐之属镂[lòu]以死,将死,曰:“树吾墓檟[ji],檟可材也。吴其亡乎!三年,其始弱矣。盈必毁,天之道也。”

【为了在郊外作战的缘故,鲁哀公会合吴王进攻齐国。五月,攻下博地。二十五日到达嬴地,中军跟随吴王,胥门率领上军,王子姑曹率领下军,展如率领右军,齐国的国书率领中军,高无邳率领上军,宗楼率领下军。陈僖子对他的弟弟陈书说:“你要是战死,我一定能够得志。”宗子阳和闾丘明也互相勉励。桑掩胥为国书驾御战车。公孙夏说:“这两个人必然战死。”将要开始战斗,公孙夏命令他的部下唱《虞殡》,陈子行命令他的部下准备好含玉。公孙挥命令他的部下说:“每人拿一根八尺的绳子,吴国人头发短。”东郭书说:“打了三次仗,一定得战死,在这里是第三次了。”东郭书派人拿琴做礼品去问候弦多,说:“我不会再见到您了。”陈书说:“这次去,我只能听进军的鼓声,听不到退军的金声了。”

五月二十七日,两军在艾陵作战。展如打败高无邳,国书打败胥门巢。吴王率领的部队救助胥门巢,大败齐军,俘虏了国书、公孙夏、闾丘明、陈书、东郭书,革车八百辆,甲士的脑袋三千个,用来献给哀公。快要进入战斗,吴王喊叔孙说:“你担任什么职务?”叔孙说:“司马。”吴王把甲、剑、铍赐给他,说:“认真地承担你国君交给的任务,不要废弃命令。”叔孙不知该如何回答,子贡走在前面,说:“州仇敬受皮甲跟随着您。”叔孙叩头接受了赏赐。哀公派太史送回国书的头,放在新的筐里,下面垫上黑色和红色的丝绸,加上绸带,在上面放上一封信,说:“上天如果不了解你们的行为不端,怎么能让我们小国得胜?!”

吴国将要攻打齐国,越王率领他的部下前去朝见,吴王和臣下都赠送食物财礼。吴国人都很高兴,惟独伍子胥感到忧惧,说:“这是在豢养吴国的骄气啊!”就劝谏说:“越国在我们这里,是心腹中的一个病,同处在一块土地上而对我们有所要求。他们的驯服,是为了要求达到他们的欲望,我们不如早点下手。在齐国如愿以偿,就好像得到了石头田一样,没法使用。我们不把越国变成池沼,吴国就会被灭掉了,好比让医生治病,而说‘一定要留下病根’,是从来没有的。《尚书》的《盘庚》篇告诫说,‘如果有猖狂捣乱不顺从命令的,就统统铲除不留后患,不要让他们的种族延长下去’,这就是商朝所以兴起的原因。现在您的做法相反,想要用这种办法来求得称霸的大业,不是太困难了吗?”吴王夫差不听,派伍子胥到齐国去。伍子胥把儿子托付给齐国的鲍氏,改姓王孙氏。伍子胥从齐国回来,吴王听说这件事,便派人把属镂宝剑赐给伍子胥让他自杀。伍子胥临死的时候说:“在我的坟墓上种植檟树,檟树可以成材。吴国大概就要灭亡了吧!三年以后,吴国就要开始衰弱了。骄傲自满必然失败,这是自然的道理啊。”】

 

 

                                      2018.08.3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