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精华释读——国之兴也视民如伤
(2018-08-29 07:19:32)
标签:
《左传》精华释读国之兴也视民如伤历史文化情感 |
《左传》精华释读
国之兴也 视民如伤
“国之兴也,视民如伤”,这是春秋陈国大夫逢滑说的话。彼时,吴国军队攻入楚国,招陈怀公去会见。在吴楚争霸处在胶着之际,作为诸侯小国必须审时度势,陈怀公此时此刻不知是要随楚归吴。既然难以拿定主意,又毕竟是一国之君,聪明的基因还不曾泯灭,于是他想出个别出心裁的方案,类似我们今天的抓阄,并且把责任下放,以示集体决策民主监督。怀公召集部属商议说:“我国现在身处两难境地,吴楚争锋一时难分高下,寡人思前想后这事必须集思广益,为了我们古老的陈国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我决定召开本次民主决策会议。事关国家生死存亡的百年大计,请各位爱卿一定一如既往的为国家民族的前途着想,为我们可爱质朴勤劳的人民福祉考量,大家各抒己见,说出掏心窝子的话,然后我们根据少数服从多数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回复吴国的照会。现在我请大家做出自己的决定——想要亲近楚国的站在我左边,要亲近吴国的站在我右边。在陈国拥有土田的,根据土田所在位置即近楚还是近吴分立左右,没有土田的和亲族站在一起。”这样做看似可笑实质是民主意识的一种朴素表现,这与一言九鼎的君王作风不大符合。然而我们也看到,在国难当头的时刻,为了看清国民心态,做这般带有民意测试的实验应该是利大于弊,由此对君王说可以摆脱消极后果出现的责任,当今民主国家时常搞民调乃至全民公决之类,作为炎黄子孙我们该引为自豪的是,这种雕虫小技原来为我们的老祖宗陈怀公所发明!
正所谓时势造英雄,在这样艰困时刻,需要有睿智有担当有远见有胸怀且有勇气的大臣站出来,大夫逢滑便是这样的一位。他此时正对着怀公,听完怀公的话鞠躬致礼,进谏说:“吴国未尝有福德,楚国未尝有灾祸。”怀公问:“国家被人战胜,国君出奔在外,这不是灾祸是什么?”显然,怀公做此番所谓的民主决策应该是逢场作戏,他心里明白得很,他本不想考虑什么楚国的选项,由此可见一斑。逢滑接着说:“国家发生这种事情是很多的,怎么就断定它不能复兴呢?小国都还能复兴,何况是大国呢?臣闻‘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是其福也。其亡也,以民为土芥,是其祸也。’(意思是说我听说这样的话,国家将要兴盛的时候,君王对待老百姓就像对待受伤者一样体贴爱抚,这就是作为国家的福祉;当一个国家走向衰亡的时候,君王往往会把老百姓当作粪土草芥一样任意践踏蹂躏,这就是国家的祸难。)楚国即使没有盛德,但也不至于把它的民众当作草芥来对待;吴国现在穷兵黩武,将士疲于奔命国家一天天走向衰败,吴国暴露旷野的尸骨像草莽一样不计其数,他们更没有表现出什么好的德行。如今,也许是上天有意这个时候想教训一下楚国,可是有谁知道上天什么时候就把祸难降给吴国呢!”陈怀公被逢滑的话打动,他决定改变自己的原有主张,不向吴国妥协,于是没有按照吴国的吩咐去做。
公元前496年,阖闾攻越,战于欈[zuì]李(今浙江嘉兴),越军采取偷袭战术,阖闾中箭,伤脚大拇指,伤重不治,死前嘱子夫差勿忘杀父之仇。夫差继位后,为了洗雪其父阖闾败给越王勾践的耻辱,励精图治,吴国迅速崛起。公元前494年,勾践得知夫差要报父仇,正加紧训练军队,准备攻越,不听大夫范蠡的劝阻,决定先发制人,出兵攻吴。夫差闻报,发精兵击越。两军战于夫椒,越军战败,损失惨重,仅剩5000余人,退守会稽山(今浙江绍兴)。吴军乘胜追击,占领会稽城。越王接受大夫范蠡、文种建议,派文种以美女、财宝贿赂吴太宰伯嚭[pǐ],私劝吴王夫差准许越国附属于吴。伍子胥明察秋毫,看穿越王阴谋,因而劝谏吴王说:“从前有过氏杀了斟灌氏又征伐斟寻氏,灭掉夏后帝相。帝相的妻子后缗[mín]正在怀孕,逃到有仍国生下少康。少康当了有仍国的牧正官。有过氏又想杀死少康,少康逃到有虞国,有虞氏怀念夏的恩德,于是把两个女儿嫁给少康并封给他纶邑。当时少康只有方圆十里的土地,步卒不足五百。以后少康收聚夏的遗民,整顿官吏制度。派人打入有过氏内部,终于消灭了有过氏,恢复了夏禹的功业。祭祀时以夏祖配享天帝,夏代过去的全部故物都恢复如初。现在吴国不如当年有过氏那么强大,勾践的实力却大于当年的少康。现在不借此时机彻底消灭越国力量,反而又要宽恕他们,这不是给自己以后找麻烦吗?而且勾践为人能吃苦耐劳,现在不消灭他,将来后悔都来不及。”夫差没有听伍子胥的劝告,按照太宰伯嚭意见,答应越国的投降请求,于是把军队撤回了吴国。
吴军进入陈国,楚国的大夫们感到恐惧,说:“吴王阖庐善于动员他的百姓作战,在柏举把我们打败了。现在听说他的继承人比他还要厉害,我们将对他怎么办?”令尹子西说:“你们几位应当忧虑是自己是否和睦,不用害怕吴国的侵扰。从前阖庐有天下,他吃饭不吃两道菜,坐卧不用两层席子,房子不造在高台上,器皿不加红漆和雕刻,宫室中不造亭台楼阁,车船不加装饰,衣服和用具,只要实用而不崇尚虚华。在国内,上天降下天灾瘟疫,他亲自巡视,安抚孤寡和资助受灾群众。军队作战,煮熟的食物必须等士兵都得到了自己才食用,他吃的山珍海味,士兵们都有一份。吴王阖庐经常抚恤百姓而和他们同甘共苦,因此百姓任劳任怨,死了也知道不会白白死去。我们的先大夫子常的作法正相反,所以吴国就打败了我们。现在听说夫差居所有亭台池榭,睡觉有嫔妃宫女。即使是整天在外边,想要的东西一定要到手;玩赏爱好的东西,一定要随身携带;积聚珍奇,享乐为务;把百姓看得如同仇人,没完没了役使他们。这样的君王只不过是得意忘形最终自取其辱,哪里能够打败我们呢!”
我们读读《左传·哀公元年》有关文字(有删减):
吴王夫差败越于夫椒,报檇李也。遂入越。越子以甲楯五千,保于会稽。使大夫种因吴大宰嚭以行成,吴子将许之。伍员曰:“不可。臣闻之树德莫如滋,去疾莫如尽。昔有过浇杀斟灌以伐斟鄩[xún],灭夏后相。后婚方娠[shēn],逃出自窦,归于有仍,生少康焉,为仍牧正。惎浇,能戒之。浇使椒求之,逃奔有虞,为之庖正,以除其害。虞思于是妻之以二姚,而邑诸纶。有田一成,有众一旅,能布其德,而兆其谋,以收夏众,抚其官职。使女艾谍浇,使季杼诱豷[yì],遂灭过、戈,复禹之绩。祀夏配天,不失旧物。今吴不如过,而越大于少康,或将丰之,不亦难乎?句践能亲而务施,施不失人,亲不弃劳。与我同壤而世为仇雠[chóu],于是乎克而弗取,将又存之,违天而长寇仇,后虽悔之,不可食已。姬之衰也,日可俟[sì]也。介在蛮夷,而长寇仇,以是求伯,必不行矣。”弗听。退而告人曰:“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训,二十年之外,吴其为沼乎!”
………………
吴之入楚也,使召陈怀公。怀公朝国人而问焉,曰:“欲与楚者右,欲与吴者左。陈人从田,无田从党。”逢滑当公而进,曰:“臣闻国之兴也以福,其亡也以祸。今吴未有福,楚未有祸。楚未可弃,吴未可从。而晋,盟主也,若以晋辞吴,若何?”公曰:“国胜君亡,非祸而何?”对曰:“国之有是多矣,何必不复。小国犹复,况大国乎?臣闻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是其福也。其亡也,以民为土芥,是其祸也。楚虽无德,亦不艾杀其民。吴日敝于兵,暴骨如莽,而未见德焉。天其或者正训楚也!祸之适吴,其何日之有?”陈侯从之。及夫差克越,乃修先君之怨。秋八月,吴侵陈,修旧怨也。
………………
吴师在陈,楚大夫皆惧,曰:“阖庐惟能用其民,以败我于柏举。今闻其嗣又甚焉,将若之何?”子西曰:“二三子恤不相睦,无患吴矣。昔阖庐食不二味,居不重席,室不崇坛,器不彤镂,宫室不观,舟车不饰,衣服财用,择不取费。在国,天有灾疠,亲巡孤寡,而共其乏困。在军,熟食者分,而后敢食。其所尝者,卒乘与焉。勤恤其民而与之劳逸,是以民不罢劳,死知不旷。吾先大夫子常易之,所以败我也。今闻夫差次有台榭陂池焉,宿有妃嫱嫔御焉。一日之行,所欲必成,玩好必从。珍异是聚,观乐是务,视民如仇,而用之日新。夫先自败也已。安能败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