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左传》精华释读   楚子闻之投袂而起

(2018-05-09 13:30:39)
标签:

《左传》精华释读

楚子闻之投袂而起

文化

历史

情感

《左传》精华释读

 

楚子闻之投袂而起

 

晋楚相争,郑宋追随,春秋的诸侯国一刻也没有消停,都为各自的利益或和或战或文或武,目的从来都是各为其主。在邲之战中,楚国胜了晋国,郑国也押对了宝,这样郑楚可以联手抗晋。晋为发泄对郑的不满,也可以说是敲山震虎或杀鸡给猴看,发动对郑的进攻。于是郑国只有再次向楚国求救。宋国本来与楚国不和,这次华元竟不计后果的杀了楚国过路使节,让楚王大怒兴兵问罪,这样宋国就不得不向晋国求助。在《左传》宣公十四年、十五年中,作者是分开叙述的,我们不妨联系起来阅读。

公元前595年夏天,晋景公进攻郑国,这是为了邲之战郑国帮助过楚国的缘故。通告诸侯,阅兵以后回国。这是中行桓子的计谋,他说:“给他们看到我们军队伍严整,让他们自己谋划前来归服我们。”郑国害怕,派子张到楚国代替子良。郑襄公到楚国,策划如何对付晋国。楚庄王派申舟到齐国聘问,说:“不要向宋国请求借路;同时还派公子冯到晋国聘问,也不许公子冯向郑国请求借路。申舟由于孟诸这一役得罪了宋国,说:“郑国明白、宋国糊涂,去晋国的使者没有危险,我就必然会死。”楚庄王说:“要是杀死了你,我就攻打宋国。”申舟把儿子申犀引见给楚庄王然后出使。到达宋国,宋国人不让他走。华元说:“经过我国而不请求借路,这是把我国作为楚国境内的县邑;把我们当作县邑,这是把我看做被灭亡之国。杀了楚国的使者,楚国必然会进攻我国,进攻我国也不过是被灭亡,反正一样是灭亡。”于是就杀了申舟。楚庄王听到申舟被杀的消息,一甩袖子就站起来,随从赶上去到前院才送上鞋子,追到寝宫门外才送上佩剑,追到蒲胥街市才让他坐上车子。公元前594年秋季,楚庄王进攻宋国。

宋国派乐婴齐到晋国报告危情,晋景公想救援宋国。伯宗说:“不行。古人有言:‘鞭子虽然长,却达不到马肚子。’上天正在保佑楚国,不能和它竞争。晋国虽然强盛,能够违背上天吗?俗话说:‘高高下下,都在心里。’河流湖泊里容纳污泥浊水,山林野地里暗藏毒虫猛兽,美玉也藏匿着斑痕,国君还得忍受点耻辱,这是上天的常道。君王还是等着吧!”这样,晋景公就停止发兵救宋,派解扬到宋国去,让宋国不要投降楚国。告诉宋国说:“晋国的军队都已经出发,将要到达了。”

解扬路过郑国时,郑国人把他囚禁起来献给楚国。楚庄王重重地贿赂他,让他把话反过来说。解扬不答应。经过三次劝说解扬答应了。楚国人让解扬登上楼车,向宋国人喊话,把楚国人要说的话告诉他们。解扬却乘机传达了晋君的命令。楚庄王准备杀死他,对他说:“你既已答应了我,现在又反过来,是什么缘故?不是我没有信用,而是你丢失了它。快去受你的刑罚吧!”解扬回答:“臣听说,国君能制订命令就是道义,臣下接受命令就是信用,信用贯彻了道义然后去做就是利益。谋划不失去利益,以保卫国家,才是百姓的主人。道义不能有两种信用,信用不能接受两种命令。君王贿赂下臣,就是不懂得命令的意义。接受了国君的命令而出国,宁可一死而不能废弃命令,难道是可以贿赂的吗?下臣所以答应您,那是为了借机完成国君的使命。死了却能完成使命,这是下臣的福气。寡君有守信的下臣,下臣死得其所,又有什么可以追求的?”楚庄王听罢赦免了解扬,放他回去。

这年五月,楚军准备离开宋国,申犀在楚庄王马前叩头说:“无畏知道死而不敢废弃君王的命令,君王丢掉自己的话了。”楚庄王不知所云。申叔时正为楚庄王驾车,说:“造起房子,让种田的人回来,宋国必然听从命令。”楚庄王听从了。宋国人害怕,派华元在夜里进入楚军营,登上子反的床,叫他起来,说:“寡君派元把困难情况告诉你,说:‘敝邑交换着儿子杀了吃掉,把尸骨拆开来烧着做饭。尽管如此,无条件投降,宁可让国家灭亡,也是不能这样做的。你们退兵三十里,宋国将唯命是听。’”子反害怕,就和华元私自订盟誓然后报告楚庄王。楚军退兵三十里,宋国和楚国讲和。华元为质。盟誓说:“我不骗你,你不欺我。”

这里面有两个人物值得关注,一个是华元一个是解扬。华元作为宋国大臣前面我们说到过,按理说动一时激愤不计后果这显然不是一个成熟政治家的作为,但我们看华元开始是理直气壮后来却十分悲催。那个解扬据讲是晋国霍邑(山西霍州)人,字子虎,人称霍虎。他不但武艺高强,而且能言善辩,聪明过人,这里所言即“解扬守信”的原貌。解扬的作法可以说智勇并存,在大是大非面前毫不含糊。楚庄王是一代明君,他看重解扬的临危不惧与侠肝义胆,所以即使做出那样违背常理的事仍然忍下来,这说明春秋霸主的海量与胸怀。在《左传》中,类似的描写是生动有趣的,当然也十分具有启迪价值,仁义礼智信解读的侧面很多,我们不得不佩服左丘明的手法有过人之处,所谓春风夜雨润物无声,那可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

我们读读《左传》相关文字(后附《史记•郑世家》的有关记述):

夏,晋侯伐郑,为邲故也。告于诸侯,搜焉而还。中行桓子之谋也。曰:“示之以整,使谋而来。”郑人惧,使子张代子良于楚。郑伯如楚,谋晋故也。郑以子良为有礼,故召之。

楚子使申舟聘于齐,曰:“无假道于宋。”亦使公子冯聘于晋,不假道于郑。申舟以孟诸之役恶宋,曰:“郑昭宋聋,晋使不害,我则必死。”王曰:“杀女,我伐之。”见犀而行。及宋,宋人止之,华元曰:“过我而不假道,鄙我也。鄙我,亡也。杀其使者必伐我,伐我亦亡也。亡一也。”乃杀之。楚子闻之,投袂而起,屦[jù]及于窒皇,剑及于寝门之外,车及于蒲胥之市。秋九月,楚子围宋。

………………

宋人使乐婴齐告急于晋。晋侯欲救之。伯宗曰:“不可。古人有言曰:‘虽鞭之长,不及马腹。’天方授楚,未可与争。虽晋之强,能违天乎?谚曰:‘高下在心。’川泽纳污,山薮[su]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天之道也,君其待之。”乃止。使解扬如宋,使无降楚,曰:“晋师悉起,将至矣。”郑人囚而献诸楚,楚子厚赂之,使反其言,不许,三而许之。登诸楼车,使呼宋人而告之。遂致其君命。楚子将杀之,使与之言曰:“尔既许不谷而反之,何故?非我无信,女则弃之,速即尔刑。”对曰:“臣闻之,君能制命为义,臣能承命为信,信载义而行之为利。谋不失利,以卫社稷,民之主也。义无二信,信无二命。君之赂臣,不知命也。受命以出,有死无《员雨》,又可赂乎?臣之许君,以成命也。死而成命,臣之禄也。寡君有信臣,下臣获考死,又何求?”楚子舍之以归。

夏五月,楚师将去宋。申犀稽首于王之马前,曰:“毋畏知死而不敢废王命,王弃言焉。”王不能答。申叔时仆,曰:“筑室反耕者,宋必听命。”从之。宋人惧,使华元夜入楚师,登子反之床,起之曰:“寡君使元以病告,曰:‘敝邑易子而食,析骸以爨[cuàn]。虽然,城下之盟,有以国毙,不能从也。去我三十里,唯命是听。’”子反惧,与之盟而告王。退三十里。宋及楚平,华元为质。盟曰:“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史记卷四十二 郑世家第十二》

十一年,楚庄王伐宋,宋告急于晋。晋景公欲发兵救宋,伯宗谏晋君曰:“天方开楚,未可伐也。”乃求壮士得霍人解扬,字子虎,诓楚,令宋毋降。过郑,郑与楚亲,乃执解扬而献楚。楚王厚赐与约,使反其言,令宋趣降,三要乃许。於是楚登解扬楼车,令呼宋。遂负楚约而致其晋君命曰:“晋方悉国兵以救宋,宋虽急,慎毋降楚,晋兵今至矣!”楚庄王大怒,将杀之。解扬曰:“君能制命为义,臣能承命为信。受吾君命以出,有死无陨。”庄王曰:“若之许我,已而背之,其信安在?”解扬曰:“所以许王,欲以成吾君命也。”将死,顾谓楚军曰:“为人臣无忘尽忠得死者!”楚王诸弟皆谏王赦之,於是赦解扬使归。晋爵之为上卿。

 

                                   2018.05.0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