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忆“摸秋”

八月十五忆“摸秋”
八月十五中秋节,在文人的笔下是那样的圣洁和高远,而在我们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出生的孩童中却是一场刺激且热烈的盛宴。
在我的故乡贵州省铜仁市松桃县,有“摸秋”的习俗。平时,我们一群小伙伴都分担着家庭的劳作,最壮观的就是每人腰挂一把柴刀,结伴到县城周边近十里路外的山上砍柴,欢笑伴随着苦和累,野果补充了饥与渴。
临近八月十五,大街两旁摆售的各种各样的月饼对于我们如同水中月、镜中花,可望而不可及。可我们也有犒劳自己的良策。
中秋时节,秋高气爽,白天我们就到大河滩的菜园周边踩点,看看哪块菜园里有成熟的南瓜、粗壮的豆角和可口的青菜。然后就分工:谁带米粮、谁带油盐、谁带刀板、谁带铁锅、哪些人摸鱼、哪些人捡柴。到了傍晚,先找一个僻静地方架起锅灶。入夜,明月当空,大河滩被月光照得白花花一片,我们便分头到白天看好的菜园里去摘一两个大南瓜和一些豆角、青菜,收拾干净后,做一顿瓜、菜、豆、鱼的美味大餐,大家围着月亮边吃边聊,其乐融融,饱餐后各自归家去做黄粱美梦。
我们多次听到大人唠叨摸秋的讲究:“中秋不摸秋,药罐当枕头;中秋无人摸,是个病壳壳。”如此,便给了我们充足的理由和胆量。当然,“盗亦有道”,所摸之物应是小打小闹,不损坏菜园,菜园的主人即使发现了也只当是自己的孩子吃了。
搞笑的是八月十六清晨,“骂秋”的习俗闪亮登场了。菜园的主人一旦发现瓜菜失窃,就装腔作势地骂一些无关痛痒的话,邻居听到骂声也跟着接茬,左邻右舍又热闹一番,被骂的孩童此时心里偷着乐!据说,“摸秋”与“骂秋”是一套完整的规则:“摸走晦气,骂除病灾”,使双方都讨个吉利。
在某些地方,还有妇女摸秋的习俗。这天夜里,婚后尚未生育的妇女,在小姑或其他女伴的陪同下,到菜园里摸索摘取瓜豆。摸到南瓜,易生男孩;摸到扁豆,易生女孩。按照传统风俗,中秋夜瓜豆被人采摘,菜园主人不得责怪。姑嫂归家再迟,家长也不许非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