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贵州省松桃县
在贵州省东北角,有一个风光秀丽、资源丰富、风情浓郁、古老神奇的武陵山脉明珠——贵州省松桃县(1956年改名为松桃苗族自治县)。

松桃县位于圣地“梵净山”东麓(“梵净山”被联合国列为“人与生物圈”保护网成员单位),地处黔、湘、川(渝)、鄂四省的结合部。

松桃县与湖南省凤凰县山水相连,与四川省(现重庆市)的秀山、酉阳县肩并肩,近邻湖北恩施州的来凤县。水陆通畅,商贸发达,素有“黔东门户”之称。

早在1950年代,松桃城里就有宽阔的街道、引人入胜的电影院。县城旁,刀削般的百丈陡崖云落屯半壁有好几个洞藏古悬棺。县境内残存有中国南长城遗址的堡垒、烽火台二千多处。


松桃县有浓郁的苗族文化:“戏剧活化石”的苗族傩戏;惊心动魄的“上刀梯”、“下火海”表演;威猛雄健、气势恢弘的寨英滚龙;纯情飞扬、荡人心魄的民族山歌。
家乡每年都要赛龙舟。在扣人心弦的竞赛夺标之后,还有娱乐群众的节目:往河里丢鸭子和包子。若不是游泳高手,是很难逮住鸭子的。孩子们要是能捞上个把包子,也是莫大的荣幸。

家乡过春节特别热闹,有表现男女嬉戏的花灯与蚌壳灯,那妖艳的挑逗使人笑得前仰后合。

更有气势宏大、威猛多姿的龙灯。每到春节前夕,有实力街道的舞龙爱好者便自筹资金扎制龙灯,从除夕开始在城区及近郊舞龙灯。

龙灯舞过之处,管经费的人就将红帖子送到各家各户堂屋里神龛下的桌上,户主便将喜钱裹在红帖子内,等到龙灯舞回来的时候,放红帖子的人会来收取裹喜钱的红帖。裹在红帖子内的喜钱数量与龙灯的观赏价值有关,促使各条街道的龙灯形成竞争态势。
龙灯舞到宽阔之处,便会就地作一番精彩的表演。有钱的商家早已买好大量的鞭炮与礼花,专朝舞龙者身上施放。舞龙者索性脱光了上衣,赤膊承受鞭炮的轰击(宁可承受皮肉之苦,也舍不得衣服被烧坏)。

一时间,锣鼓喧天,炮火震地,金龙在烟火中上下翻飞、左冲右突,痛苦地挣扎,不屈地狂奔,直到鞭炮停息,它才骄傲地昂着头踏上新的征程。现在,台湾省苗栗县还保留着“炸龙”求吉祥的风俗。龙灯舞过了正月十五,舞龙者就将龙引到大河边,举行一个祭奠仪式,将龙火化,撒入河中,让龙入海升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