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堕民的消失》8.千湖之国

(2023-01-31 08:18:25)
《堕民的消失》
第三章  秋风吹渭水

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圆。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8. <wbr><wbr>千湖之国

此夜聚会夕,当时雷雨寒。兰桡殊未返,消息海云端。

—— 唐"贾岛《忆江上吴处士》

8. 千湖之国

  在家乡时,每当在河里游泳,谁要是自豪地说家乡的河宽大,马上会有人出来纠正,说“河”不如“江”大,在全国长江最大。恰好,父亲从湖北写回家乡的信封上的画面,注明是宜昌港的夜景,各种轮船上的灯光在江水中交相辉映,黑油油的江面浑厚宽阔。

《堕民的消失》8.千湖之国

于是,长江成了我们心中的偶像,要是能看到长江,进而能在长江里游泳,那该是多了不起的事啊!学过地理课以后,湖南、湖北是“千湖之国”也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到了湖北,看见宽阔的长江上一艘艘帆船乘风破浪,喜不自禁,心中顿时响起了歌声:“一条大河波浪宽……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

    《堕民的消失》8.千湖之国

  1959年秋季,我和哥哥转学到了位于江口镇的宜都三中,我上初一,哥哥上初三。由于我们的贵州口音与当地口音差别较大,同学们象对待小熊猫一样地对我们。我们在初一、初二的班主任叫段学良,教几何和俄语,是湖南大学经济专业毕业的,说话很有气魄,在我们心中威望很高(改革开放后当了枝江县的财政局长)。

 初三时的班主任叫李科云,教语文,也是有气魄的高个子,他经常叫我在黑板上给同学们抄复习提纲。有一次,我在一个相好的男同学笔记本上写了四句诗,劝戒这个同学把精力用在学习上。谁知其他同学乱翻课桌,将这首题诗翻了出来,便去告诉李老师。李老师匆匆来到教室,沉着脸看完诗后问我缘由,我说是抄古典小说《醒世恒言》上面的。李老师知道该同学的情况,没有批评我就走了。到了初三毕业前夕,李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送了我一本《千家诗》,陪伴我一生。后来我又看到了著名特级教师于漪写的她读《千家诗》的体会,拍手称快!

  我上初一时,学校还位于江口镇的中心部位,紧邻轧花厂。初二就搬到了镇边的弥陀寺。弥陀寺原是一座大庙,学校搬去以后,只在庙两旁各建了一个大厨房和一排平房补充教室。

《堕民的消失》8.千湖之国

《堕民的消失》8.千湖之国

《堕民的消失》8.千湖之国

   进入了“千湖之国”后,原以为进入了游泳之乡,可以大展身手,可是在星罗棋布的堰塘中,很难找到一处理想的游泳场所。小堰塘是养鱼的,经常撒大粪。宽阔一点的湖面上,有不少荷叶梗掣肘,水下还有水草和菱角藤绊脚。再加之学校三令五申不准游泳,实在憋得难受。

《堕民的消失》8.千湖之国
《堕民的消失》8.千湖之国

   有一次搞完劳动,我们竟鬼使神差般地在学校附近的堰塘里游了起来。刚游了不久,听见有人喊:“老师来了!”先上岸的同学穿了我们的衣服就跑,可怜我只穿了一条湿淋淋的短裤,与三四个难兄难弟一起被副校长带到学校里示众。校长口口声声说要处分,吓的我们战战兢兢地认错。事后,也不了了之。时间长了,我们又“好了伤疤忘了疼”,有时候偷着在外面游泳。甚至还到长江里去游泳,最喜欢在轮船开过以后的涌浪中搏击,同学们叫“斗浪”。当轮船开过之后,若将手脚的划动与波浪的涌动协调一致,形成共振,在浪尖上一跃而起,半个身子都可以露出水面,真正体会到宋词中“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 (宋·潘阆《酒泉子 长忆观潮》)”的乐趣。

                        《堕民的消失》8.千湖之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