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朝拜圣地

16. 朝拜圣地
我从上海回校后,学校里冷冷清清,大多数人都到各地串连去了。步行串连已在全国形成燎原之势,大家都将“步行串连”称之为“长征”。串连的热点是一些革命圣地。
班长回到学校后,又在我们班组织了十个人的长征队,准备到长沙、韶山、井冈山、瑞金等革命圣地去步行串连。临行前,做了一面写着“山鹰长征队”的红旗、一块主席像牌。长征队有六男四女共十人,出发时,每个人都象军人一样打好背包,上面再放一个装零星物品的挎包。
第一天,沿铁路线向当时的武昌县城——纸坊行进。路面都是铺铁轨的碎石,几个女生行走比较吃力,只走了四十几华里地,在纸坊宿营。
第二天,计划将行程增加到六十多华里。一路上,G同学一瘸一拐,原来是昨天穿的“解放鞋”较小,把脚磨伤了。我就将她的背包拿过来,横放在我的背包上。第三天,G同学的脚趾化脓了,她买了一双大一点的鞋,但走路仍很困难,总落在队伍后面,还难过得掉了眼泪。我就在后面陪着她走,鼓励她坚持下去。
开始,我们基本上是沿着与京广铁路平行的道路前进,尽可能通过有历史意义的地方,如北伐战争中有名的贺胜桥、丁泗桥等。当时已是十二月份,我们的被子大约只有六斤左右,晚上就两人合伙,一个人的被子垫,一个人的被子盖。接待站里,无论是地铺或床铺,下面都铺了一层稻草。
进入了鄂南的崇阳、通城一带,山峦重叠,郁郁葱葱,翻山越岭,景色不同。我们心旷神怡,一路上歌声不断。一人歌,众人和,愉悦的气氛感染着全队的人,有的同学也乘兴讲些笑话或小故事。
有一天,大雪纷纷扬扬,队伍行进缓慢,一个同学先吟了一首张打油的《咏雪》诗:“江山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