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解放民间中医的必要性

(2007-10-20 17:38:31)
标签:

时事评论

解放

民间中医

必要性

分类: 《国医纵横》

解放民间中医的必要性

作者:王世保

 

按理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把那些“不合格”的民间中医淘汰之后,由国家大力支持中医学院来培养,整个中医事业应该是欣欣向荣,中医队伍的医疗水平更应该上一个大台阶,但是根据调查,实际的现状则是中医队伍的数量降至近现代的最低点、整体医疗水平也在大幅降低。

《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造成了学院派中医独占中医行业的局面,而学院派中医为何又造成中医队伍继续萎缩和整体医疗水平降低?

一是因为中医根本不适合西医式的院校教育,西化的教育理念根本培养不出来真正的中医师。

院校教育适合向大量的受众传播公共知识,西医就是在实验室里和临床中制造出来的公共知识,这种公共知识也塑造出了与自身传播相适应的现代学院教育体制。中医除了要学习公共的基础知识外,还需要学习临证经验,形成自己的诊疗个性,这一环节恰是西医所没有的。所以采用西医式的院校教育,就把中医培养的过程给拦腰截断了,中医学院培养出来的只是懂得一些中医基础知识的半成品。

如果说这些半成品日后能够自修,那么他们也能成材,但是由于受国家西化中医政策的左右,他们在学校里学习了大量的西医知识,刚毕业后不会看病又受到来自找工作谋生的压力,他们自然地就转向了知识型的西医。这样,中医院校基本上就是在为西医培养二流的梯队。

二是中医也根本不适应西医式的医院生存形态,西化的生存形态必然会让中医院走向没落,既而走向西化。

中医实行医药分开、集中看病、集中住院的方式,同中医的院校教育模式一样,也是照搬西医的,但是,这恰好违背了中医自身存在的特征和规律。与西医相比,中医更适合医药一体化的个体诊所。

中药材在临床应用中往往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炮制,而在中医院里医药是分开的,开方子的中医师几乎不知道自己处方中的药材符合不符合要求,这可以导致药方两别的情况。同时,一般的医院都实行轮班制,这种看病方式疏远了患者与中医师之间的关系,导致医生与患者之间不能及时沟通或者失去联系。这种现象不利于中医对患者作长期的诊疗。

现代医院是一个庞大的医疗机构,里面有众多的在职闲杂人员,为了养活这些闲人,为了给医院多创收利润,仅仅依靠少数水平高的中医师来维持经营是很困难的,所以就必须购置西医的诊断仪器,让患者进行高昂的西医式检查,同时开具具有高额利润的中成药,进而从患者那里多赚取钱财。医院的创收导致整体医德的下降和中医的西化。

医患关系的疏远,再加上西化的中医师对现代诊疗仪器的依赖,这都会导致中医队伍整体医疗水平的下降。

与以上走入困境的学院派中医相比,民间中医则具有自己无可比拟的传统优势。

首先,民间中医一般采取师带徒的心心相授的传承模式。

弟子不仅在师父的要求下要苦读医书(这里的教材一般都是经典著作和古代临床大家的心得),还要如影随形地一起诊治病人。学徒在学习中提高临床水平,在老师帮教的临床中去进一步领悟医书要旨。在一个培养周期(由老师自己定,一般是徒弟要学会独立诊治病人为限)之后,弟子往往满师就可单独行医了。这是一个完整的修习过程,弟子不仅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熟读医书,而且还能学习老师的经验临证直到独立。

一些学院派的中医指责民间中医没有学习系统的中医理论知识,这完全是根据他们自己的状况作出的主观臆断。事实上,与学院派中医学习的那些已经西化了的三流教材相比,民间中医往往更能系统地学习原汁原味的中医理论。就我所知,老师为了便于徒弟学习基础知识,往往把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编成歌诀让弟子随时记诵,《医宗金鉴》即可印证。

这样,民间中医不仅能够学到真正的中医理论知识,而且其临证经验也远比学院派中医生丰富。

其次,民间中医个体诊疗的生存形态也更加适合中医的生存。

与中医院相比,个体诊所是医药一体化。对于中医而言,中医中药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医生自己喜欢用什么药、怎么用,往往需要自己亲手调制。此外,由于个体诊所人员少,那些水平高的医生往往是门庭若市,也不愁没有利润,不必去用那些骗取患者钱财的西医诊疗仪器,容易保持中医的纯正性。

个体诊所之间的竞争可以强化医生的医德,提高自己的医疗水平。

所以,要振兴中医必须要振兴民间中医,而要振兴民间中医就必须解放民间中医,消除那些套在民间中医脖子上的制度枷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