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使我想起男子原来的一件饰物--扳指。扳指现在已不多见,偶尔在旧货摊上还能看到,一般人已不知道它是做什么用的。
扳指,原是套在右手大拇指上,拉弓钩弦用的,取象牙、兽骨或其它材料做成。本是个行军征战的工具,后来不知什么时候就从战士的手上,换到了那些提笼架鸟的公子哥的手上成了一件饰物(这大概与弓箭退出战场有关)。清朝板指还非常流行,有旗人崇尚武功的原因。那时的扳指已不在是用普通的材料做的了,大多都是翠的。当时的日本妇女,流行戴翠簪。日本商人到北京来买翠扳指。将翠扳指改制成翠簪头,镶在金钗上。
一个扳指从战场上退到闲人的手上,再转换到别国妇女的头上去,联起来想真有种世事沧桑,国运兴亡的感觉。不知现在日本的家藏首饰中是否还留有那样的翠簪花,如有,戴在头上,会不会听见嗡嗡的弓弦声。
齐如山先生《谈四角》中,有段写“西太后赏杨小楼扳指”的逸事,极为生动,这故事还没有在影视节目中见过,录下来也算是对扳指这件旧饰物,加上一点别样的颜色吧:
一位升平署的太监,跟我说过一件事,就很特别。他的谈话如下:“一次杨嘉训(杨小楼)演完戏,老佛爷高兴极了,对总管太监说,嘉训太好了,叫他来,我要特别地赏赏他。总管即把嘉训带至佛爷面前,跪的地方,离御座很近。老佛爷说,你今天演得太好,我要特别赏赏你。嘉训叩一个头,说谢谢老佛爷。老佛爷伸着大拇指,指上戴着一个玉扳指,说你看这个扳指好不好,就赏了你吧。嘉训又叩了一个头,说谢佛爷。佛爷又说,赏了你罢,嘉训又叩头谢谢,如是者三次,而佛爷却不脱下来。看佛爷的意思,似乎是想嘉训亲手由佛爷手上脱下来,但嘉训他万万不敢。情形弄僵。后来总管说,佛爷赏奴才赏他罢,遂把扳指到手,交与嘉训,才算完事。”我拿这段话,问过几位在宫里当差的老角。谭鑫培对我说,齐先生说这个干吗?陈德霖则说,确有其事。其余他角,亦都说不假,足见是真的了。
真也好,假也好并不必太认真,关键是杨小楼这样英俊的大武生,送扳指是最合适不过了。要送个镯子,戒指什么的一是太明了,二就失了西太后对英雄气慨尊崇的意思。还好,当时还有扳指这样的东西可送,戏若换到现在来,大概要送一条领带,或一条皮带,或一块金表。那感觉和有尚武精神的扳指就没法比了。
男人现在已经没有什么特别的首饰了,首饰这个词,先是越来越为女性所有,再就是首饰本身也多是女人的东西了。男人若真的要戴也就是戒指,项链,没有什么特别的。这是为什么,想不出来,也许世界对男人的要求已改变的,男人对自已也有了另外的看法。不再尚武,更看重文明和智慧。
扳指这种饰物,最终没能再传下去,还有个原因是它不方便,你想,常在拇指上套着一个大玉环,对做事的人来说总是个累赘。
留下来的扳指已不能算作是首饰,该叫文物了。但我还是希望有些男士特别的饰物能被设计或发掘出来,那怕仅仅为了让一个女人能有件可心的东西来送给男人这样一个小小的理由呢(我有个朋友,每过生日就收到领带,他女朋友说除了领带不知还有什么可以送给男人)。扳指没有了,像西太后那样的故事也就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