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东北哈尔滨中央大道糖葫芦冰雕 |
分类: 我爱你,中国 |

冬天里去过哈尔滨三次。
最早一次应该是十几年前了,在哈尔滨兆麟公园第一次看到冰灯,惊艳于冰雕竟然是如此的晶莹剔透美如天宫!
第二次也是N多年前了,在白天走进了兆麟公园仔细一看才发现冰雕好脏啊,上面布满了小黑点,一个个可爱的冰雕就像是一个个吸尘器把个空气中的煤灰都吸附在了上面。
今年这是第三次冬天去哈尔滨,来到兆麟公园门口却止步了,200元一张的门票好贵啊!心里斗争了许久还是掉头走掉了,然而还是忍不住在铁栏杆外面伸着脖子,透过树枝张望里面的冰灯。
。。。。。。
素有“东方巴黎”、“小莫斯科”之称的哈尔滨其冬天之魅力绝非一般,冰雪大世界、索非亚教堂、中央大街、太阳岛俄罗斯风情小镇,冰河松花江,亚布力滑雪场,还有那身材高挑的哈尔滨姑娘,还有那零下二三十度的超寒天气无疑是对想体验真正冬天的躁动分子有一种巨大的诱惑力。知道哈尔滨很冷,但是这次是真的感到冷。出门瞬间那零下二三十度的低温顿觉得寒流扑面袭来,周身冰冷面似刀割。虽是有备而来,除眼睛之外尽在包裹之中但还是冷。环顾左右,人们大都缩脖拱背,身披“铠甲”;口吐“仙气”,行色匆匆。但凡那穿着单薄的年轻人应该大都是本地人吧,绝对耐寒。
忽然对哈尔滨地名产生了浓厚兴趣,为啥叫哈尔滨呢?上网查找。一说是女真语“阿勒锦”一词的译转,是“荣誉”之意;一说来自“哈鲁滨”,满语意为“鱼网”,后哈鲁滨音讹为哈尔滨;另有一说是昔日此地为松花江岸的一片草原地带,蒙人以此地草甸平坦,遥望如哈喇,故称哈喇滨,后音讹哈尔滨。经历了百余年争论,各说各有所凭,莫衷一是,使哈尔滨这个地名越发显得神秘。近年经过本地学者王禹浪经过认真研究考证认定“哈尔滨”即女真语“天鹅”之意。
从文献学角度自金代以后此地曾先后出现哈尔宾、哈儿边、哈拉宾、河尔滨、哈儿必、合里滨、库尔滨、哈尔分、哈里宾、科尔芬、哈儿芬、哈勒宾、剌尔滨、合儿滨、喀里宾等一长串与哈尔滨语音相近的名字。而无论“哈尔滨”一词在历史上呈现多么复杂的字符形态,其语音音素都保持相对稳定,尤其是最后一个字,“芬、分、边、宾、温”之间,有相同之处,即韵母尾部都都是“n”。根据语音学的元音和谐律和重音发声律可得出结论:这是当时标音者用带有韵母“n”的不同汉字来标注同一地名的结果。“哈儿温”是女真语“天鹅”之意,从而证实“哈尔滨”是用女真语中的发音对应音近汉字而成。此外,王禹浪又从地理学及动物学角度加以研究,发现从前此地的松花江两侧曾有大量天鹅栖息,当今也仍是天鹅迁徙的必由之路。考古学方面的成果也为“天鹅说”提供了佐证。此地曾出土的大量白玉雕琢成天鹅型玉饰,充分反映出哈尔滨当年天鹅成群之盛况,为“天鹅说”提供了学术支持。因此,“天鹅”说基本成为定论。
喜欢上了哈尔滨这个美丽的名字,只是不知道如今是不是还有美丽的天鹅在此栖息。
这次东北之行始于哈尔滨。在哈尔滨逛了中央大街,吃了西餐和马迭尔的冰棍,看了冰雪大世界,索菲亚教堂,还有刘老根大舞台,然后从哈尔滨拼车去了雪谷,穿越羊草山又来到雪乡,最后从雪乡又拼车去了雾凇岛,看到了今生最美的雾凇。一路上还结识了不少朋友,总之是一次难忘的冰雪之旅。
旅行记录请看后面的《冷酷仙境》之博文链接。



































《冷酷仙境系列》结束,可点击下面图片链接欣赏全部博文和精彩图片!谢谢欣赏。
更多精彩,更多分享!就在《与我同行》!
欢迎约稿,e-mail: ab88beijing@hotmail.com
喜欢就关注我吧!博客:http://blog.sina.com.cn/arthuryan
微博:http://www.weibo.com/1282101242
《冷酷仙境》
前一篇:【荷兰】鹿特丹动物园里的幸福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