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坎特伯雷大教堂是世界上十大最令人向往的教堂之一。
这个被誉为“天堂之门”的大教堂,可见人们给予了他多么崇高的位置,并寄予了无限的精神寄托啊!
坎特伯雷位于英国东南部,有“英格兰花园”之称的肯特郡。坎特伯雷是一座人口不到四万的古城。公元597年,传教士奥古斯丁受教皇的委派,从罗马赴英国传教。他在四十名修士的伴随下,来到作为萨克逊人的肯特王国都城的坎特伯雷。当时的肯特郡国王是个异教徒,但王后原是法兰克公主,信仰基督教。于是在王后的帮助下奥古斯丁在这里站稳了脚跟,并最终使肯特王改变了信仰。坎特伯雷大教堂(Canterbury
Cathedral) 也随之建成。从那以后,坎特伯雷不仅是肯特郡郡府,而且成为英国基督教的总部。即使在英国国教会成立之后,坎特伯雷的地位也未曾动摇,来此祈求神灵保佑的信徒络绎不绝。奥古斯丁成为第一位坎特伯雷大主教,并把基督教传播到整个英格兰。因此,在英格兰,坎特伯雷被人们形象地比喻为基督教信仰的摇篮。
英国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教堂有两座,而坎特伯雷便是其一。但有意思的是坎特伯雷大教堂至今也没有得到英国政府的资助,而主要靠旅游者的捐赠在维持。坎特伯雷作为英国最热的旅游地之一,坎特伯雷大教堂每年要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约120万的参观者。但即使这样,这座一级保护建筑的运营费用每年要超过600万英镑,所以教堂一直在苦苦维持着生存。但是随着岁月的侵蚀教堂的维护尤其变的重中之重。难怪教堂赞助人表示:“时不我待,假如再不开始拯救它,毁坏的速度将无可挽回,后果不堪设想。”
在坎特伯雷的中心街道漫步,不经意间视线向右,目光穿过一条小小的巷子,后面就是举世闻名的坎特伯雷大教堂。
被称为“神之府第”,“天堂之门”的坎特伯雷大教堂,以其美丽打动着人们的心。坎特伯雷大教堂规模恢弘,长约156米,最宽处有50米左右,中塔楼高达78米。不过早期的建筑已毁于战火。1070年这座大教堂动工重建,后来又经历了不断的续建和扩建,其中中厅建于1391年到1405年间,南北耳堂建于1414年到1468年,三座塔楼也分别建于不同时期。高大而狭长的中厅和高耸的中塔楼及西立面的南北楼表现了哥特建筑向上飞拔升腾的气势,而东立面则表现出雄浑淳厚的诺曼风格。教堂东端,设有一个巨大的地下室,用以纪念圣托马斯。亨利四世、爱德华三世之子以及百年战争中驰骋疆场威震法兰西黑太子等名人也都安葬在教堂里。这里还陈列着他们用过的盔甲、盾牌和其它兵器。
12世纪时,英王亨利二世任命他的臣僚和好友托马斯·贝克特为坎特伯雷大主教。但后者宣称,从此他不再是国王的奴仆,而只听命于罗马教皇。后来亨利二世的四名骑士将贝克特杀死于教堂。事隔三年,贝克特被信徒尊奉为“殉教者”圣托马斯。在此后的几个世纪里,难以计数的“香客”络绎不绝地涌入坎特伯雷大教堂来朝拜这位“殉教者”。坎特伯雷也就因此成为英国的“圣城”。
坎特伯雷教堂是世界上最宏大最壮丽的天主教堂,造型非常传统而神圣,整栋建筑呈现出一个十字架的结构。1452年,尼古拉五世下令重建,1506年由意大利最优秀的建筑师坎特伯雷、德拉·波尔塔和卡洛·马泰尔相继主持设计和施工,终于在1626年完成了现在的模样。

走廊顶上的弧线型廊桥
外墙面精美的石雕
知道有一部著名的书就叫《餐特伯雷故事集》吗?乔叟(1340--1400),这位生于英格兰的伟大文学家,其代表作便是《坎特伯雷故事集》。在他去往坎特伯雷的途中,为了打发时间,同行的旅伴每个人都要讲一些有趣的故事。乔叟把这些故事汇编起来,写成了这部作品。书中尽是天南海北的闲聊,极具庶民性,也与城市的真实气氛非常谐调。
每天傍晚五点二十分是教堂唱圣经的时间,那种庄严、肃穆、神秘的气氛会让每个人都浸染。唱诗班分列在两边,在风琴的伴奏下,一个个乐章唱响。在教堂特有的回响中,每唱一段,都有一位教士上去念一番圣经。

教堂内部的彩色雕塑
大教堂里,圣托马斯·贝克特(1118--1170)被人暗杀的遗址仍保存完好。贝克特曾任坎特伯雷大主教(英国地位最高的圣职人员),并与试图限制教会势力的英国国王亨利二世产生对立。因为亨利二世轻率的一句话,贝克特便遭四名骑士的毒手。据说是为了平息舆论,亨利二世最终到贝克特的坟墓前认了错。从那以后,来坎特伯雷大教堂参拜的朝圣者就更多了。
高挑的大厅充满了空间感
坎特伯雷是一座具有悠久传统和历史的城市,质朴纯洁,毫无矫饰,深受平民百姓的喜爱。这座典型的中世纪都市,为城墙的大斯陶尔河所环绕。各个险要位置设置城门,当年均有士兵把守。也许正是因为如此,至今许多道路和地区都冠以“ ~ 门”的名称。被誉为全英国最漂亮的大门的威斯特门就立在城中,令人追忆起往昔。

玻璃画

坎特伯雷大教堂的外围有很多这样的全身雕像,表情各异。

布满徽章的廊顶
英国最古老的教堂坎特伯雷大教堂因年代久远面临着“结构性的毁灭”,教堂的治理方还将发动紧急的全球筹资活动,努力拯救这座教堂不遭毁灭之灾。 教堂的赞助人表示,他们“不得不迅速行动起来,因为教堂年代久远,又经受现代污染,饱受严重的毁坏。”
走出教堂,门外的一个街头歌者正在唱着“Tears in
Heaven"。
一座教堂有如一部史书,随着年代的久远更加充满了传奇与神秘。络绎不绝的朝拜者们从这里获取了精神力量,并不断的充实着这份传奇。
我的英格兰之旅还未结束,随后还将有苏格兰之行。
与我同行!关注我的博客和微博吧!
博客:http://blog.sina.com.cn/arthuryan
微博:http://www.weibo.com/1282101242
Tears in Heav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