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安徽蒋林
安徽蒋林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889
  • 关注人气:14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张又新又旧的照片

(2025-07-17 14:57:30)
标签:

文学/原创

分类: 散文随笔

《世界日报》2025年7月16日

一张又新又旧的照片

蒋林

 

 

 墙壁上新挂了一张20寸的黑白照片。朋友问:这到底是新照片还是旧照片呢?我想了想,说,它应该是一张又新又旧的照片。

照片是三个娃娃的大头像组合,乍看是合影,仔细一看,P(使用Photoshop,即PS软件)的痕迹很明显。这三个不到一岁的娃娃头像,分别是我、我儿子、我孙子。

我今年六十一岁,儿子三十五岁,孙子五个多月。

我生于六十年代。那时,中国大陆的物质条件普遍还比较欠缺,我的同龄人中有儿时照片的并不多见。我父亲是抗战老兵,转业后在地方上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我母亲是国营企业的职工。在小县城,我家这样的生活水平基本处于中等偏上;所以,我的童年才有进照相馆的奢侈经历。到我有了儿子,时间来到了九十年代。我与妻子的收入也是中等水平,但因为有两边父母的照顾,常有或多或少的经济补贴和物质帮扶,所以我们的日子过得还算滋润;于是,儿子也就有了一本又一本相册。今年初,我的孙子在美国问世,虽然不是含着金汤匙出生,但比起他爸爸和爷爷我来说,已经算是天壤之别了。四个月时,小宝宝圆滚滚的身体尚不能坐起,儿子已经为他制作了一本图文并茂的书籍,其中的图片丰富多彩。

照片是一个人年轮的注解,是一个人从岁月走过的影像证明。

我最早想起拼接两代人儿时的照片,是儿子博士毕业并结婚的那年。那时,作家汪曾祺先生的小说和散文对我影响很大,他文章里的一句话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那就是:多年父子成兄弟。我觉得这不是一句戏言,而是一个很高的人生境界。在中国传统文化里,父子之间的关系往往是一种铁制,父就是父,子就是子,父子纲常之下,断然没有人与人之间人格上的平等。然而,也有风气清新、打破禁忌的例外,譬如泥沼中的一支清荷。在那样的家庭生活中,父子之间相处,老子并不以身份压迫儿子,而儿子也无需在老子面前唯唯诺诺。老子温和宽容,儿子无拘无束。父子之间无话不谈,百无禁忌,情谊好得就像一对整日厮混在一起的哥们儿。这种关系的好处是,孩子的天性得以自由成长。汪曾祺先生的父亲就是这样的老子,而汪曾祺先生后来对自己的子女更是纵容,以至于在汪先生去世多年后,他的孩子们一如生前那样,亲切地称自己的父亲为老头儿

我与儿子之间虽然没有达到汪先生父子那样的境界,但总的来说还算是可以的。比如说,儿子愿意把自己隐秘的话题对我说,我也能放下身段,与之共同探讨,分享我的成长经验。儿子上高中时,与一位女生暗暗地交往,有一次,在考试座位上,儿子给女生写了一段话,考试结束后忘记擦掉,结果被班主任发现了。班主任赶紧告诉我,我一下就说出了那位女生的名字。班主任大惊失色,说原来你知道啊!我当然是知道的,我对班主任说:不要紧,没关系。儿子在高二就考上了大学的少年班,并没被青春期应该发生的事情所耽误。至于平常我们在一起玩耍、上网吧打游戏,甚至儿子与高三学长打群架还得到了我或明或暗的支持,诸如此类的事情,在我看来皆属正常;儿子上大学后,放假回来,每每我都会让他陪我喝点小酒,爷俩推杯换盏,一切都自然而然。

基于对父子关系这样的认识,我请人把我和儿子的童年照片P成一张合影;对于汪曾祺先生的那句名言,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有时,朋友到我书房坐,我会指着照片,让朋友猜一猜谁是我、谁是我儿子。玩笑之余,我也暗暗期待,在我和儿子影像后面的空白处,能有另一个新鲜的小脸蛋灿然涌现。

孙子终于在农历龙年的尾声里诞生了。我们一家人都昵称他为龙宝。第一眼看到娇嫩的孙儿,我就知道,照片更新的时机到了。

使用P图制作新的合影,这活儿对于做图形学教授的儿子来说,简直就是小菜一碟。我选好龙宝的大头照之后,儿子很快就P出了效果图。我们仨在照片中的位置呈品字形,目光和脸侧的方向一致,几乎是浑然天成(见图)。我把这张最新制作的老照片放大了许多倍,无论远看还是近观,都让我心生欢喜,心满意足。三代人,就这样神奇地让各自童年相聚在同一个镜框里了。

这当然是一种幸福的魔幻;这也是我对子孙充满希冀的一种情感寄托;我想,这大约还是我对父母在天之灵的一种告慰吧。

说到底,照片只是家庭生活的记录。真正健康、温暖的亲情,既需要照片这种外在形式的表露,也需要家庭成员之间的尽心体会和精心营造,更需要基于人性的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和相互关爱。多年父子当然不是真的需要变成兄弟(那也太不象话了),但多年的父子之间,倘若能够形成彼此融洽、谐调、轻松的人间关系,那才是让人向往的美好境界。愿我的孙儿龙宝站在爸爸和爷爷的身后,能有一个更好的人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