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纪念少女歌声大炮诗意 |
分类: 经典回味 |
少女的河流横陈于俄罗斯大地
少女的纯洁只献给她所热爱的天空
天空上的太阳 太阳照耀下的战士
少女卡秋莎 爱情像祖国的命运一样峻峭
这是战争的冬天 灾难比西伯利亚冷酷
沉默的男子失去烈酒后集合于号令下
他们依仗什么去击败寒流的侵略
少女的歌声点燃古老的热血 这冬之火
赤脚的卡秋莎 脚心踩着隐约的枪炮
穿裙子的卡秋莎 歌声向寒冷深处延伸
被风吹动的卡秋莎 雪地里正义的旗帜
玫瑰般的卡秋莎 她把钢铁炼成
卡秋莎大炮轰开坚冰和阴谋的封锁
俄罗斯的春光原本就美如一位少女
(原载《诗潮》1995年第九、十期合刊)
在纪念抗战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的时候,我写了组诗《熟悉的歌词》和《熟悉的台词》。《卡秋莎》是《熟悉的歌词》里的一首。熟悉,是因为我的青少年时代耳濡目染了太多的有关抗战和二战的文艺作品。比如《歌唱二小放牛郎》、《八路军拉大栓》这些歌曲,比如“消灭法西斯,自由属于人民”、“平安无事喽”这些台词。这些在成长岁月里无意中记得的东西,没想到会成为我的诗歌的落脚点。就想起来藏族作家扎西达娃说过的话,大意是这样的:人的记忆是无限的;几乎过目不忘;为什么有时候记不得呢?那是因为你还没有真正需要调动记忆仓库里的东西;如果需要,它就会神奇地走到你的笔端。我想,至少有时候是这样的。又想到安徽小说家许辉说的话:什么叫深入生活?只要你每天清醒地活着就是在深入生活(大意)。我的理解是,你所经历的生活就是你写作的源泉。一个人能写完自己的一生吗?不知道。喜欢《卡秋莎》这首歌,但是现在经常在KTV听到醉醺醺的嗓子,就想:那白桦树一样挺拔的少女,她裸露着健美的小腿奔跑在俄罗斯的大地上,她的眼睛里是蓝天一样的爱情,她是不会喜欢被酒精烧红了眼睛的男人的。而当我在某个军事仓库里看到那些被防锈油保护的卡秋莎大炮时,一时间竟陷入了恍惚:少女与大炮,是什么力量让这两个互不搭界的名字相融了?战争?抑或诗意?
后一篇:蝶非《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