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犹未尽锣鼓巷,悠然自在胡同人,引自在南锣某店门二侧的一对匾。浓厚的百姓生态,生活场景,文化小资的集聚地,南锣鼓巷体量小,元素多,是老京城的“富人胡同”,仿佛要网聚整个京城的精华。在这里,可以看到北京保存最完好的元代胡同,不禁让人惊叹:这样一条小街区居然“红”了400年?这个南锣鼓巷,居然被美国《时代》周刊推荐为25处必去的亚洲风情体验地之一了。

P1
P2

P3
胡同真正的内涵本质是一种平民生活,胡同观光看的正是一种市井生活。北京真正的胡同正在流失中。说如今南锣鼓巷日均客流量超过1万人次,观察,以背包客或南方,港澳台游客居多,店面已达到130多家。
P4
P5
P6
P7
南锣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明清以来,这里一直是“富人区”,居住过许多达官贵人、社会名流,从明朝将军到清朝王爷,从北洋政府总统到国民党总裁,从文学大师到画坛巨匠,这里的每一条胡同都留着历史的痕迹:齐白石住过这里的雨儿胡同,末代皇后婉蓉的娘家也在这里,清代直隶总督,兵部尚书荣禄,清代铁帽子王僧格林沁的王府,茅盾也在这里住过。

P8
P9
P10
P11
P12
P13
P14
与这个城市的“文艺青年”们相识相聚,主题鲜明的酒吧,好吃的老北京“文宇奶酪”,创意T恤商店,上演先锋话剧的小剧场,四合院青年旅馆,奇妙地汇集在这个幽静的胡同街巷,和各式古老的门墩、上马石、门楼、影壁融为一体。

P15
其实真正住在胡同的原住居民是不太欢迎游客每天来打扰的,他们更渴望宁静的生活。胡同的商业化最终导致胡同居民被“商业化”,现在大多有经济能力的人已搬离胡同了。

P16
P17
P18
P19
对于南锣鼓巷还是让其“自由发展”,适合百姓。这样一条小巷不仅汇集了历史文化名人,还有演艺的、中戏的、舞美的、创意的。

P20
同行的影人:



北京是全国的戏剧文化中心,东城拥有全北京80%的话剧演艺团体、场所资源。有人说,南锣鼓巷的红火要归功于最早中戏的学生们,是明星、电影、风格、文化滋生了小巷的非主流文化。南锣鼓巷由于具有历史沧桑感,常被中戏学生当成拍摄作品的外景地,后逐渐形成了文化小资们的集聚地。
同行链接:
大金牙: 【胡同印象】南锣鼓巷的零散记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