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爱许个愿
一不留神,我来到了维罗纳。
这是一个偏远的意大利小镇,很多中国人不熟悉她的名字,但很多中国人却非常熟悉与她有关的一个爱情故事――《罗密欧与朱丽叶》。
不管人们如何不情愿,罗密欧与朱丽叶只生活在莎士比亚的笔下。我们所在的这个星球既没生活过罗密欧也没生活过朱丽叶。发生在维罗纳的一则爱情故事,最后被莎士比亚的生花妙笔演绎成了地球人都知道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我想,如果全球举办知名爱情故事大赛的话,排名第一的可能就是《罗密欧与朱丽叶》,排名第二的恐怕是咱们中国的《梁山伯与祝英台》。
虽然罗密欧与朱丽叶只生存莎士比亚的笔下,但这并不妨碍维罗纳人坚信他们这旮瘩圣土曾经养育了罗密欧和朱丽叶。
维罗纳人在这个美丽的小镇上找到了一个小阳台,阳台的样子与书中所描述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约会时的阳台一摸一样,于是,阳台所在的小院便成了朱丽叶的故居。维罗纳人还在小院中铜塑了朱丽叶的雕像,笑吟吟地望着小院门口。不管怎样,我们还是叫这个小院为朱丽叶故居吧,沉浸在爱情中的人们都宁愿相信朱丽叶的存在,相信爱情奇迹的存在。
自从朱丽叶在维罗纳安了家,世界各地的游客便接踵而来。与其说是来看看朱丽叶“住过”的地方,不如说圆他们自己一个爱的梦想。
于是维罗纳成了爱情麦加。
我进入维罗纳小镇时,首先碰到的是一群六七岁的意大利孩童,每个都是大大的眼睛,长长的眼睫毛,脸蛋像熟透的水蜜桃,可爱极了,让人们极易产生扑上去咬上一口的欲望。看到我们几个中国人从车上下来,几个孩子都转过身来,一边冲我们笑,一边用两个食指拉住自己的眼角往上一提,小眼睛顿时变成了一条缝,嘴里喊道:“齐纳塞——”(意大利语“中国人”的意思)。他们也许是看到中国人的机会太少,在嘲笑我们细眯眯的小眼睛。不知他们幼小的心灵是否明白,他们所在的这个小镇,在与一个惊心动魄的爱情故事联系在一起,
也不知这帮童男童女中是否也会出现未来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找到朱丽叶故居是件很容易的事。故居的大门有一段约五、六米的通道,两边的墙上用各种语言写满了游客们留下的爱情宣言,这有点像我所生活的那个城市的包公祠外墙。包公祠处在美极了的包河风景区里,外墙被漆成了大片的黑色,那儿便被当地的少男俊女们写上了“王丽我爱你!”“张大强爱李小婉!”之类的话。
我确信维罗纳的爱情墙是全球最壮观的爱情墙,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各种文字的爱情咒语。虽然我并不认识这些文字,但我能猜透里面的含义,正如包公祠的外墙上写着的“张大强爱李小婉!”
游过黄山的人们都记得山路旁边的铁链上挂满了各式各样的铁锁和铜锁,锁的钥匙早已被情侣们扔进了深深的山涧。锁还在,爱就在,这就是爱的宣示。
比起黄山的情侣锁来,维罗纳的爱情墙为暗恋者提供了更为便捷的宣爱方式,不必约上对方,尽可把压在自己内心深处的爱意淋漓尽致地宣泄在墙上。也许,他们确信朱丽叶能帮他们美梦成真吧。
爱情墙上的文字写得如此密密麻麻,以致于很难再找到一个空处,这对晚到的游客多少有些不公平。维罗纳人总是每隔一段时间,把两面墙用黑漆重刷一遍,然而,不出几天,那上面又变得密密麻麻地无处落字。听导游说,黑漆刷过是为了保持一个清洁的墙面,我宁愿认为,那是为后来的游者再提供一次可以宣泄爱情的机会。
我沿着写得密密麻麻的爱情墙仔细搜索,希望在各种各样的文字中发现汉字的影子。找来找去,只在偏远的角落找到了几个汉字,是个台湾人留下的。这与炎黄子孙在全球人口中的比例相比,竟那么地不协调。

我确信维罗纳的爱情墙是全球最壮观的爱情墙
进了小院,便看到朱丽叶的铜像静静地立在院子的尽头。不知何时起,有了一个不可思议的传说:摸一下朱丽叶的右乳房即可实现自己爱的梦想。于是,来这儿的人们一个又一个地将自己的手伸向朱丽叶塑像的右胸。

来这儿的人们一个又一个地将自己的手伸向朱丽叶塑像的右胸
朱丽叶依然那样微笑地站着,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她的铜质塑像已失去了光泽,但她的右胸却被那些祈祷惊天动地爱情的人们摸得锃光瓦亮。

朱丽叶的右胸却被那些祈祷惊天动地爱情的人们摸亮得锃光瓦亮
如果朱丽叶真的有在天之灵,不知她会选择继续奉献自己的右胸还是选择普渡那些沉浸爱海的人们美梦成真?
设想我能逐一问一下那芸芸万众的游客,当他们把手伸向朱丽叶胸脯时,心里想的是什么?我想,我能得到几百中语言的几百个答案,我确信,所有的答案都可归纳为一句话:
——给爱许个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