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知识/探索费米维格纳奥本海默泰勒李政道杨振宁 |
分类: 读书偶得 |
先说个看来的故事,18世纪牛津大学有个协会叫“可兰协会”。必须是去过东方的人才能申请入会。后来,协会觉得有些人应该入会,只是可惜没有去过东方。于是,他们把入会章程里的“游历东方”改为“表示希望游历东方”。
先说说杨振宁表示希望成为谁的学生。
杨振宁1945年一到到美国就表示希望成为费米的学生,备选老师是尤金·保罗·维格纳(他也是推动美国核武器研究的最先发起人之一)。后者那时候还没有获诺贝尔。而费米是1938年的诺贝尔奖得主,当时已经名满天下。有点天不遂人愿,先是费米行踪不定,杨没有找到。后来他听说,完成了曼哈顿计划的费米将要到芝加哥大学主持一个实验室,杨就到芝大注册了。1946年1月,杨见到了费米上课,才算放下心来。不过,费米始终没有指导杨的博士论文。杨参加了很多费米的学术活动却也是事实,比如参加费米的讨论班,还和费米“例外地”合写了一篇论文。“例外地”是《费米传》正文中用的词。杨建邺在“代序”下的注解中说的是“费米从来没有和学生和写过论文,但是与杨振宁于1949年合写了……”,有点搞笑,这位写《杨振宁传》的物理学教授,不知道杨1948年得到博士学位,49年杨还是学生吗?杨振宁甚至还代费米上课,这也是事实。但这都不能改变这个事实——费米不是杨振宁的导师。费米不指导杨振宁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外人不得而知,杨李两个人的说法不一致。我们姑且只看事实,在杨振宁和李政道有争议的地方,我们先回避。
杨振宁实际成了谁的学生了呢?
最后,还是同在芝加哥大学的埃德华·泰勒指导杨的博士论文。也是在泰勒的劝说下,杨从实验物理学转向他自己更擅长的理论物理学。事后证明泰勒的劝说是很对的,杨在实验室里的表现表明他不是很擅长实验。
这个埃德华·泰勒是何方神圣?
埃德华·泰勒参加了“曼哈顿”计划,还是后来的“氢弹之父”。这个物理学家没有得过诺贝尔奖。在美国疯狂的反共“麦卡锡”运动中,埃德华·泰勒在给“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的忠诚问题作证时,很遗憾地建议政府“最好不要信任(奥本海默)”,从那时起到现在,埃德华·泰勒不能被几乎所有的物理学家原谅。也许,出于这两点考虑,杨振宁不很宣扬他真正的导师埃德华·泰勒。而是到处说费米,而且,故意造成费米是他的导师的假象。
结论是杨振宁往往故意混淆了“表示希望某某是导师”和“某某是导师”。
前一篇:杨振宁是费米的学生吗?
后一篇:说说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