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二

(2011-02-21 17:53:12)
标签:

专栏约稿

    谁是登月第二人?我不是不记得,是从一开始就不知道。你知道么?

       有句最初好像是形容MJ的话:“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现在可以借来套用在形容Iphone上。无论是最初信号诟病或是官网参与黄牛倒卖,抑或是闹钟问题,都无损于拥护者的热情。苹果四代和四袋苹果的关系已经被形容成了新一代世上的最远距离,这个意义上来说,乔布斯,便是那阿姆斯特朗。

有次汇报时,一时动念用“中山装”来比喻项目的形式。事后回想,服装形式的确和所做的设计项目有很多相似处。G牌的西服能正式,却不拘谨,有意想不到的小细节却上的了大层面。在我看来,服装的方向就是理念。就眼前的这些大牌来说,都有一个共通点,最初的定义与别家不同——“一直在超越,从未去模仿”。而一旦开创,无论后来者怎样去努力,只要是沿着相同的路径,便如芝诺的乌龟般的不可追赶。

设计圈里的有很多不知道琚宾的,但只要是要艺术沾边的便没有对方力钧的笑脸没印象的。借着栗宪庭那句“梵高就是画自画像画出来的”的启发,大光头的笑盛开遍华夏,盛开遍全球。笑的天花乱坠,笑的地动山摇。笑的不真实,笑的不满意,但笑出了渴望,笑的向往。而后代表着很多内涵,而后很多人模仿、变着花样的借用元素。再而后笑脸都成了“印象”了,其它那些依旧还是不入殿堂的东西。

中国现在有多少酒店?用已经退出的引擎搜索Google不到,用12580估计也统计不出来。豪华程度在不断地提高,建设速度则由长沙六天建成的“新方舟”创了世界记录 ,建筑规模的记录就不用再举例。然而能使我们能眼前一亮的、具有创新性的酒店,有多少?真的是我们没有具备创新的文化或等等的氛围,还是设计的能力真的达不到一定的高度?

谁不愿第一个出太空船舱门? 谁又愿意去摹仿他人?

设计的本质是什么,探讨了许多回了,设计的灵魂又是什么,同样也谈了许许多多次了。“创新”二字已经被满大街用到不能再普及了,然而很多时候,并没有将其贯彻在其中。

蔡国强这几年的回顾展叫“I want to believe”。不知道他对自己的题目是怎样的解读法。相信,相信什么?是相信“为什么是我?”,还是“为什么我是?”。不知道每个人会不会在心底里都曾经幻想自己是受命于天的“the one”,既然幻想,是否也会怀疑,怀疑现有的是否真的是自己有能力,还是只是自己刚巧被选择了。

是的,“我”怀疑,但是,“我”应该相信。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大师情怀,识海深处都有藏有一盏明灯,只是有时的行走途中,过多地注视了脚下、路上,任眼耳鼻舌接收到的冗杂物质遮挡了那亮光——由此,我们不敢去相信、不再去相信。

在目前我们生活的阶段,谈“大师”是件很容易的事;将我们生活的片段放入历史长河中,谈及“大师”又变成件很奢侈的事。

但无论怎样,我们要去相信,相信我们的灯都亮着,相信我们的设计能够出新意于法度之中,相信中国设计会有许多个NO.1,无数的NO.1。相信那一天,在前面。

 

在晶报的创意周刊里被登了。同时也被改了。这个年头“被”的事情格外的多。拿这篇东西说话,那是“被”了个一塌糊涂。前后左右的一删减,哪怕是不多的几十或者数百字,意思都能差很远。何况还是随着意的“被”拼贴。只能说,希望以后少点这能够“被”删减的机会——实在要改,希望也别像这次的比例这么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某篇会所序
后一篇:白脸的曹操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