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篇会所序
(2011-02-11 20:17:16)
标签:
媒体邀稿家居 |
公元十五世纪,明永乐年间,会馆开始在全国大范围设立。究其性质以及最终发展用途而言,与而今的“会所”并无区别。
因右军雅集而闻名于世的兰亭,也许是世界上最早、聚会次数最多的会所了。而在唐朝时期开始成型的茶会的举行地,应该也可以说成是日后会所的雏形。士人权贵唱酬交往之地,是“会所”,文人尽觞赋诗之所,也是“会所”,至于鹅湖寺之类的去处,更可以说是会所。
国人好将“会所”的定义放到精神的层面上,这就决定了高品质以及其代表的地位。这样便可以解释为何中国较之国外而言更侧重于强调“club”的载体——会所本身。人选择环境,环境同时选择人群。
从建筑空间角度来讲,会所的定位以及属性使其具有传承、引导的作用,引领着行业的持续发展。从建筑语言来说,其体现着投资集团的内涵,是会所背后整个建筑群落品质的集中体现。
我一直认为会所是一个很特殊的空间存在,继承着过去代表着现在而在同时还过度着未来。这个过度期也许很长,而这个特性使得设计者必须站在领先市场半步的立场来观察周遭的世界,从一种可以俯瞰过去、现在以及未来的视点出发来思考问题。也许可以这么说,每年的巴黎时装秀是提前告之服装的款式和流行趋势,那么同时囊括众多会所的作品集,应该也是预知未来一年甚至许多年的建筑风格及设计方向的一种途径。
继承众多文化积累的过去,未来才能成立,正是基于这一点,对会所设计师的要求也就更高。会所,不仅仅只是载体,也是有独特气质的存在着的。这种空间气质,更多的是一种人文气息融入环境中的层叠积淀,最终使得整个建筑体具有其所独特的气场。而这气场以及社会功用是可以影响所处的环境的,即使是纯私人的会所,也是一样。影响力的大小除了运营和定位外,与设计师的功力以及对整个项目的把控是有着直接关系的。
时至今日,会所形式开始多种多样,内容也越来越多。会所的多样性决定了我们不会如同以前一般单一地就其功能性而分析而设计。这对城市多元的发展起到了促进的作用。从设计师角度而言,是多重的机遇又是新一轮的挑战。
此次应邀为本书作序,惭愧之余又感鼓舞,当⋯⋯(此处略去一百余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