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档:《一代宗师》——传灯,佛像和纯脑补
(2013-01-13 15:36:26)
标签:
一代宗师杂谈 |
分类: 胡说八道 |
关于传灯,佛像及其他——绝壁技术流过度阐释
1.“有灯就有人”
这词儿片子里出现好几次,宫老爷子挑叶问搭手,说的是,“叶先生,今日我把名声送给你,往后的路,你是一步一擂台。希望你像我一样,拼一口气,点一盏灯。要知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有灯就有人。”
我觉得这本片子在这个地方才算是故事叙述的开始,宫老爷子作为一代宗师要挑传人,中意叶问,这盏灯,要传给他。之后宫二要落发,发愿的时候问的是,她爹要是知道她在想什么就给她看见一盏亮着的佛灯。问得是一个在正统上的许可和承认。
刚好结尾在佛像,我嚼着是是起呼应对照关系的。
“传灯”是佛教特别是禅宗“传法”的意思,所谓以法传人,如灯火相传,辗转不绝。所以要研究禅宗的历史,重要禅师的生平,思想,偈子之类的都要去看《五灯会元》等灯录。
灯录是禅宗的历史记录,也是武林里头的说法,(别忘了国术少林一门就是中国禅宗开山祖师达摩搞出来的哟)有本讲江湖的书就叫《形意传灯录》,说得就是形意拳和武林上的这些事儿,间有禅宗机锋出没。我还怀疑宫老爷子的原型就是形意传灯录里面作者的师傅曹志清,此公“形意、八卦、太极、少林五行熔铸一炉”。所以“传灯”的反复出现跟老王捡“形意”跟“六十四手”来说我觉得是有意安排的,也印证了他的案头功夫。
老王提传灯,自然是要写史诗,写史诗,自然不是写一个人的发迹史,所以换句话来说,这故事说得就是宫老爷子要找人传灯,于是下一代里面的宫二马三叶问和在火车上偶遇的张震(那人叫啥名儿来着?)都构成了这个谱系的支系,至于各自如何发展其实真是相遇分离的缘分。花开四朵总得修修剪剪,所以说这片儿是宫二姑娘的那些事儿也不错,虽然叙述者是叶问,但是我还是觉得线索人物是宫二,至少明线是叶问,暗线是宫二,张震其实是第三条没有展开的线,估摸着是被剪了。但是反过来说,如果他不被剪反而会让这本电影看着更乱。在剪辑上,宫二那边跟叶问刚惆怅悲桑的断了这边张震就小沈阳就开始略带喜剧意味的过手收徒,我觉得挺调节气氛的= =在禅宗谱系上,也有这样没头没尾的相遇,比如说牛头禅的创立:有个传说,禅宗四祖道信行脚在南京牛首山遇到法融,两人就说了两句话,打了一个机锋,法融立刻就悟了,于是创立了牛头禅。张震跟宫二也是,如果没有宫二在火车上的一念之善,以后也没张震在香港开创的一番基业。对张震这条线的处理我个人挺喜欢的,有史笔范儿。
2.“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这句词儿我跟老蒋都特喜欢,比那什么“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高级多了(对不起!作为白落梅棒棒的一生黑我真心对这句话生理不适)
这话照应下面宫二的这段台词:“我爹常说,习武之人有三个阶段: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我见过自己,也算见过天地,可惜见不到众生。这条路我没走完,希望你能把它走下去。”
也照应之前宫老爷子让宫二告诉叶问的那句,“给你看六十四手,是让你明白,人外有人山外有山。拳不能只有眼前路,没有身后身。希望你可以举一反三。”
老爷子给马三讲形意拳的坎儿,说的是回头最难。
练功也跟证道似的,一山又有一山高,习武之人的第三个阶段——所谓“见众生”我嚼着就是慈悲,也就是某种程度上“悟”了禅了。宫二,马三,叶问这三个人都得了老爷子某方面的衣钵,马三和宫二停在见天地,她那刀不藏刃的性格决定了她没办法原谅马三的背叛,好比马三没办法原谅宫老爷子伤了他的面子,所以这两人都没办法回头,只有眼前路,看不见身后身。叶问倒是有,他拿剩饭那一下子就是一种能抗事儿能放低身段的性格,越不过的生活,死了孩子老婆到死都没见着是叶问经历里面“亢龙有悔”,“悔”的那部分,是可以“回念”的基础。
他跟宫二第一次过手,实际上是宫二输了,她差点掉下楼去的时候是叶问拉了她一把,是慈悲,所以宫二才借力跃上楼把叶问打下去了。宫二和马三都是不留余地的人,但是叶问能留,所以他是在武学路上走得最远的一个。“回响”,“回念”这事儿,达摩也说过, “至吾灭后二百年,衣止不传。法周沙界。明道者多行道者少。说理者多通理者少。潜符密证,千万有余。汝当阐扬勿轻未悟。一念回机,便同本得。”
3.神棍纯脑补
1)叶问去跟宫老爷子过手之前跟南边各派牛逼人物过手,当时窑子里唱得是“四郎探母”,预示了之后叶问要背井离乡,但是在异乡成一代宗师。
2)纽扣。当时梁朝伟扒下来的那颗扣子是第一颗扣子,领子上的那颗。陶渊明《闲情赋》写的,“愿在衣而为领,承华首之余芳”,一首情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