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北京曹雪芹纪念馆散记

标签:
杂谈 |
从黄叶村石东行不远,在澄净湖与澄碧湖交界处,一座造型古朴的木桥横跨湖上。桥下湖水明净,蒹葭苍苍,野凫游水;两岸秋林漫漫,草色间杂,野径蜿蜒。“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样的诗情画意想来这里的主人公该不会陌生吧。
再往前行,一座简陋的草顶柴门迎面而立,虽说是后建的点景之物,但却能使人逼真的感受到曹公晚年生活“满径蓬蒿老不华,举家食粥酒常赊”的悲凉境况。站在门前,西望可见从樱桃沟顺势而下的引水石槽和河墙烟柳的石碑,北眺则可见远处山坡上矗立的藏式石垒碉楼。这些都是珍贵的历史遗存。再往远一些的樱桃沟内有一方巨石,上生一株树龄三百多年的古柏,历经风雨沧桑不死不枯,据传木石前盟的情节即由此缘起。
过了柴门东行向北,便是纪念馆所在院落了。院门前一石壁立,启功先生楷书的“曹雪芹纪念馆”六个大字镌刻其上,碑背面刻《曹雪芹纪念馆记》。门前几片竹林迎风而立,似暗合着主人公的高风傲骨。院落周围大片的银杏林黄叶流金,染天铺地,把黄叶村的主题营造得轰轰烈烈。竹林下一块石碑刻有曹公好友、同为诗人的敦敏赠曹雪芹的诗:
“劝君莫弹食客铗,劝君莫叩富儿门。残杯冷炙有德色,不如著书黄叶村。”诗意满浸世态炎凉以及挚友对曹雪芹创作旷世奇书《红楼梦》的殷切期许和由衷地鼓励。
纪念馆大门两侧,生长着三株树龄三百多年的古槐,虽然年代久远,但树冠仍然枝繁叶茂,生机勃勃。远远望去,大有“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三千尺”的气势。它们是这座院落的忠诚守望者,据说这座院落被部分专家认可为曹雪芹故居,其中一个依据就是当地人流传曹家门口有一颗歪脖子槐树的说法,而大门东侧的这棵歪脖古槐正好与这一说法相契合。
检阅曹雪芹的生平,发现其人生四十八年的主要线索较为清楚。出生在富贵家庭,其祖父为康熙年间江宁织造,少年生活饫甘餍肥、衣锦添花。十三岁时家族因获罪被朝廷抄家,他随家人递解北京,后移居北京西山一代,并完成了《红楼梦》的创作。但涉及到曹雪芹个人的许多具体史料,争议颇多。比如,他的祖籍便有辽阳、丰润、铁岭三种说法;其生父有曹颙、曹頫两种说法;其民族有旗人、汉人两种说法;其在西山一代的居住地流传有
不下五六种说法。至于纪念馆所凭托的植物园内正白旗村39号院12间清式平房是否为曹雪芹故居,目前也尚存争议。个人揣度,这大概也是此纪念馆为什么未以曹雪芹故居冠名的缘故吧。
纪念馆有东西两座院门,与普通农家院门格式相仿,覆以小小的砖瓦门楼。有所不同的是院墙及门楼上爬满了浓密的藤萝植物,长长的藤条从墙上垂下。“门通一径挂藤萝”,这构成了纪念馆著名的一景,叫薜萝径巷。
大门上“曹雪芹纪念馆”的匾额也大有来历,为晚清宗室溥杰所题。
进入院内,馆舍为一排坐北朝南的清式平房,占地面积约3000平米,建筑面积300平米。
馆内分五个展室。第一部分为曹雪芹居室,内设有再现曹雪芹时代民俗的八仙桌、躺柜、墩箱、青花瓷器等。由曹雪芹晚年能够倾其心力“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完成皇皇巨著《红楼梦》来看,其应该是有一个比较好的家庭氛围,否则是不可能专其心写作的。另外,曹雪芹性格狂傲豪爽,结交了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可以想见他与鄂比、敦敏、敦诚、张宜泉等在这里会聚畅饮、高谈阔论的场景。而这种挚友间的交流与默契,也给他在历尽坎坷的情况下坚持写作提供了外在的动力,朋友间的切磋交流也丰富了他的写作内容。
第二部分是曹雪芹写作红楼梦的书斋——抗风轩,里面陈设着明清式样的桌椅、书架、书柜等用具。这间许斗室就是曹雪芹的主战场,也是他文学源泉的井喷之地。可以想象他在房间内或伏案疾书,或对稿沉思,或徘徊踱步,或独自吟哦,与书中人物隔空对话的场景。《红楼梦》中宝、黛之间那刻骨铭心、生死不渝的爱恋、那诸多个性十足、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贾府之中那一场场惊心动魄、你死我活的明争暗斗等等,就在这里,从曹公的脑际流淌到笔尖纸上,流传到后世千百万人的眼底心头。
第三部分用大量的图片展示了香山地区美丽的自然环境给予曹雪芹的灵感,范围涵盖了现在三山五园的大部分区域。西山一代钟灵毓秀的山水,历代朝廷精心营建的皇家园林,民间流传的诸多民俗传说等等,都点点滴滴的滋润进了作家的心田。曹雪芹骨子里不是那种困坐书斋的呆儒,而是个狂放不羁的文士。据传他经常把笔墨纸砚放在一个白布包袱,裹起来围在腰间,尔后穿上那件没有领子的蓝布长衫,脚蹬一双福字鞋,随兴外出云游。竹林里、古树下、泉石旁,哪儿景致优美就拿笔记下,或是现场画下。在哪儿触动灵感,就在哪挥笔创作。这也就不难理解《红楼梦》中的好多景物描写为什么那么逼真细腻,引人入胜了。
第四部分为二百多年来有关曹雪芹身世的重大发现以及反映曹雪芹在北京地区居住地变化情况的资料。也对原来的题壁诗进行了临摹复制并按原状展出。
第五部分为一些碑刻陈列,反映了曹家与香山地区的关系。在纪念馆院墙外还设置了几十根不同时代的名家评点《红楼梦》及曹雪芹的语录柱。梁启超、鲁迅、巴金、张爱玲、钱钟书、周汝昌等极富个性、各具特色的精辟评点开阔了人们理解曹雪芹与《红楼梦》的眼界,加深了对《红楼梦》这部旷世名著及曹雪芹这位旷世之才的认知和理解。
展室后面,还有前后两排共十八间仿清代房舍,围绕纪念馆主题,陈列有清代旗人生活环境、曹雪芹生平家世、《红楼梦》的影响等内容。在院内还依照清代京西山村农家风格,辟有菜园、药圃、瓜棚,设石碾、石磨、辘轳、古墩等,使我们约略体味到曹雪芹当年的生活环境。为了满足游客留念的需要,还特地开辟了《红楼梦》邮局和芹圃书屋,游客可以在这里购买与曹雪芹、《红楼梦》有关的书籍并加盖曹雪芹邮局邮戳。

















前一篇:国家植物园热带植物温室游记
后一篇:游北京香山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