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北京香山寺
在北京西山香山公园内 ,与双清别墅一墙之隔,有一座著名古刹——香山寺。在参观完双清别墅后,时间尚有余裕,我们遂趁便顺游,以一览其胜。
据记载这里在唐代已有吉安、香山二寺。1186年金章宗完颜璟将二寺合一,赐名“大永安寺”,为金代行宫。元代重修,易名“甘露寺”。明朝再建,称“永安禅寺”。清乾隆年间,在原址上扩建,形成了前街、中寺、后苑独特的寺院格局,御赐“大永安禅寺”,为静宜园为二十八景之一。1860年和1900年里先后遭英法联军、八国联军焚掠,建筑和园林付诸一炬。现在的寺庙是新建的。2016年香山寺主体建筑修复竣工,寺院占地面积5万余平米,由知乐濠、接引佛殿、天王殿、钟鼓楼、坛城、圆灵应现殿等建筑组成。整个建筑群落,殿宇辉煌,亭阁错落,由山脚沿中轴线层层叠叠,逐级而上,直冲霄汉,彰显了皇家寺庙的非凡气象。
建于最下方的知乐濠是香山寺中的放生池,得名取自《庄子﹒秋水篇》知鱼之乐;知乐濠过后是接引佛殿,供奉的是阿弥陀佛立像;殿后台阶两侧各有一株参天古松乾隆皇帝借古代顽石听经点头的车故事把他们命名为“听法松”,是静宜园二十八景中唯一以植物命名的景观;听法松后天王殿正中供奉的是弥勒佛,背后是韦驮像;出天王殿拾阶而上,台阶北侧立有乾隆三十八年御制 柱形石碑,碑身刻有用满、汉、蒙、藏四种文字镌刻的歌颂佛门圣树的御题“娑罗树歌”;再上是钟、鼓楼,和别的寺庙不同,这里还另建有两座金刚坛城; 继续往上便是寺院内等级最高的圆灵应现殿,也就是大雄宝殿。殿内中间供奉的是释迦牟尼佛,右边的是药师佛,左边的是阿弥陀佛。
值得一提的是圆灵应现殿前有一座体量很大的石屏,这也是香山寺被焚毁后留下的体量最大的一件文物。石屏的阳面刻有三部经文,分别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八大人觉经》;
阴面刻有三幅画,中间为燃灯古佛,右手边的为文殊菩萨,左手边的为观音菩萨。整座视屏上所有的书写、绘画均出自乾隆皇帝手笔,另外 各个佛殿的殿额及楹联均出自乾隆皇帝御书,所以均尤为珍贵。
绕过圆灵应现殿两侧罩子门,是后苑部分。据介绍有“眼界宽”敞厅、“薝蔔香林”六方亭式楼阁等著名景观。
可惜,由于游完大雄宝殿后天已过午,又淅淅沥沥下起了冰凉的山雨,我们只好怀着惋惜的心情结束游览下山返城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