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体育/杂谈杂谈 |
分类: 体育杂记 |
北京奥运会后,三大球国家队主教练一直是媒体热炒的对象,重中之重是男足高洪波、男篮郭仕强、女排蔡斌。很多时候,并不在乎具体是谁,只要上了这个位子的,统统要质疑,甚至是责难。这是由双方社会角色决定的。一方是公众人物,另一方是貌似为公众代言的媒体,岂止是难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不搬弄是非就不错了。
亚洲锦标赛失利以来,中国男篮帅位出现了过去足球的影子,一边在保“郭”,另一边在倒“郭”。每到这种换也不是、不换也不是的时候,不管主管部门的主意是什么,也不管对中国篮球来说,换帅有利还是不换有利,只要能炒热就是看点,只要是看点就有的可卖。别的项目专业性太强,不好插嘴,三大球似乎谁都看得懂,都能说出个一二三,何乐不说?
在中国体育界,说是不唯金牌论,不以胜败论英雄,其实,没那么简单。行动上唯金牌论和嘴上说不搞为金牌论的,常常是同一个人或同一群人。选拔和任用主教练,人品和能力所占的比重往往要服从于带队成绩。没有人否认郭仕强的敬业精神,但是,单靠敬业是改变不了命运的。不用到足球圈里去找,就是在郭仕强之前下课的男篮教练中,也不乏敬业者。
郭仕强的账要到打完斯坦科维奇杯赛后才能结算,这使得媒体有时间先来向女排的蔡斌讨说法。从蔡斌上任开始,网上的跟帖中就不乏人身攻击,也有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女排昔日的辉煌属于计划经济时代的专业队体制,排球运动至今仍不怎么“市场”,其中有项目自身特质等先天因素,还有其他。眼下加剧的不只是对蔡斌的不满,也透出对传统体育体制的抵触,绝不是那么在意输几场球。
不可否认,女排输得很难堪。虽然赢了日本队,但是,都灵邀请赛时说日本队只能拼中国队,碰上欧美强队就一败涂地,可大奖赛总决赛上人家还赢了荷兰队呢!关键是日本女排多年来保持了固有的技术风格,后排防守、网前小球依然是优势,又紧跟现代排球立体进攻、跳发球等潮流技术,只是质量还不高而已。中国女排重组已近半年,时不我待,说不定舆论会越来越焦虑,难听的话也会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