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动地前才舍藏(净界法师讲述)

(2022-03-25 18:15:42)
标签:

净界法师讲述

不动地前才舍藏

金刚道后异熟空

大圆无垢同时发

至诚心

分类: 净界法师
    不动地前才舍藏,金刚道后异熟空

  大圆无垢同时发,普照十方尘刹中。

  第八识的转依有两个阶段,第一是「不动地前」,不动地是八地,而地前就表示是七地,七地(远行地)的菩萨,我空、法空的智慧一现前时(在第六意识现前),第六意识修我空观、法空观,就把第七意识的「恒审思量我相随」那个俱生的我执给破坏了,「俱生我执」一破坏之后,阿赖耶识裡那个「我爱执藏」的功能就消失掉了。这时第八不再扮演「自我」的角色——我爱执藏,这是第八识第一次转变。「藏」捨掉了,就是捨掉阿赖耶的名了。

  「异熟」就是因果。第八识的「异熟功能」,要到「金刚道后」(等觉菩萨的后心),这一切有漏的种子都息灭了,「异熟」的功能也消失了。

  故知第八识的转变有两次,第一次在七地时,第二次在成佛时。转成「大圆镜智」。

  「大圆镜智」跟「无垢识」同时发(大圆镜智是智德,「无垢识」是断德。)这「大圆镜智」与「无垢识」同时发动,能够普遍照了十方微尘的佛土。此识有种种名:以功能受称。

  一名阿赖耶识——以其被第七识执为我故。

  此名至不动前,我执永伏,即便先捨。

  一、「阿赖耶识」——我爱执藏。第八识在不动地之前,恒常被第七识执着为「我」。一直到「不动地」前,第六意识的「妙观察智」观察一切法毕竟空,将第七意识之「俱生我执」破坏了,此时第八识方得解脱,了分段生死。不再有「阿赖耶」之名。(我执为分段生死之根本)。

  二名异熟识——以是善恶漏无漏业至成熟时所招感故。

  此名直至金刚道后,圆满佛果,方得捨之。

  「阿赖耶」捨掉之后,息灭了分段生死。但是还有不思议的变异生死,这些有漏的业种,要到「金刚道后」才能够息灭。

  「阿赖耶」是受业力熏习的,所以它的存在是一种「果报」。「业」是一个「因」。这种有漏的因果,要到「金刚道后」,圆满佛果,才全部弃捨掉。三名一切种识——通于因果凡圣等位。

  但至成佛之后,则唯持圆满无漏善种,尽未来际,利乐有情,更不受熏。

  「阿赖耶」与「异熟」之名,只有在有漏位才有;但是「一切种识」之名是通于凡圣的。

  就「持种」来说是通于凡圣,只是成佛以后的第八识,只有执持圆满无漏的善种,尽未来际的利乐有情,此时的第八识不再受熏了。

  佛到人间示现以「愿力」来,不以业力来——「金刚道后异熟空」。

  以其一切有漏种子及一分劣无漏种子,皆永断故,名之为无垢净识。

  「无垢识」是约「断恶」来说,因为它一切有漏种子以及一分劣无漏种子(俱生法执也。「无漏」是因为它是不染污无知),都全部断除了,名之为「无垢净识」。

  以其与极善无漏之慧心所恒相应故,名之为「大圆镜智」。

  佛陀那一念清净的第八识,跟极善最圆满的无漏的二空智慧,跟无量无边的后得智都相应,故称之为「大圆镜智」。

  此识一转,此智一发,则法界洞朗,真俗等观。故云「普照十方尘刹中」也。第八识转成了无垢识,大圆镜智一发动,十法界通达无碍清楚分明,观察一切法即空即假即中,所以说「普照十方尘刹中」。

  「大圆镜智」是「普照十方尘刹中」,跟第六意识所转依的「妙观察智」是不一样的。第六意识是应化身的境界——「观察圆明照大千」,只能够照一个三千大千世界是一个应化身所能教化的国土。而「大圆镜智」能「普照十方尘刹中」,那是法身的境界,是无障碍的。

  「法身」是本门,「应化身」是迹门。「月亮」只有一个,但是它能在十方世界裡面,千江有水千江月,只要有水,就能见月亮,这水中的月亮就是「应化身」,天上的月亮是「法身」「应化身」要有因缘才能出现,但是「法身」。它不须因缘,它恒常的寂而常照,照而常寂——「普照十方尘刹中」。

  「法身」不入涅槃,祂是恒常的「普照十方尘刹中」,所以念佛才能够感应道交,所谓「一念相应一念佛」也!

  「八识规矩颂」主要是发明「唯识」的道理,宇宙万法,三界流转,唯是现前一念心识所变现。

     ---(净界法师《八识规矩颂直解》(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