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乘不了因迷执(净界法师讲述)
(2022-03-23 18:45:47)
标签:
净界法师讲述二乘不了因迷执由此能兴论主诤至诚心 |
分类: 净界法师 |
解:第八识之行相,甚为微细,难可了知。佛恐愚法声闻妄执为我,故于阿含诸经,姑未显说。
第八识的了别行相甚为微细,很难能够了知它的存在,它的真实相貌。佛陀慈悲,恐怕愚法的声闻把它妄执为实我,你跟他讲「阿赖耶识」,他就把「阿赖耶识」认为是「我」,这样对他不但无益,反而产生障道,所以佛陀在阿含经,乃至于般若经,都没有说明「阿赖耶识」的存在。
而二乘迷于佛旨,执于权教,不了此识是有情总报之主,生死涅槃之依,妄拨为无。
佛陀没有讲是就着显露义没有明显讲,但是从秘密义来说,从阿含经也可以看出第八识的存在。比如十二因缘: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无明」——我执、法执一发动,就是一个有漏的业力,业力一发动就会创造一种明了性,明了性就是「识」,此「识」是哪一个识呢?当然不是前五识,这时候我们的「六根」还没长成呢!前五识没有五根不能生了别,所以不是前五识,可也不是第六意识,因为这个「识」下一个缘的是「名色」,名色这个「名」就是第六意识,「色」是四大色法。由此,在前六识之前还有一个「识」,这是哪个「识」?!阿含经裡到处可见佛讲十二因缘,就显露义言,佛没有明讲「第八识」的存在,但是从秘密义观察,佛讲了第八识。
二乘人对于佛陀秘密的旨意不能明白,执着不了义的教法,不知道第八识是有情总报的主体,也是有情生死、涅槃的依止处,而妄拨为无。
故大乘论主,广引圣教,备显正理,以与之争,盖欲破彼妄执故也。
因此大乘论师就广泛的引用圣教量、大乘的正理,来跟小乘学习辩论,主要是为了破除小乘学者心中的妄执。《成唯识论》有十个理由证明第八识的存在,在此只举出三个:
1.持种心:大乘论师主张生命的现象有过去、现在、未来,有三世的轮迴。这一点是小乘共许的,生命能够相续,是有业力相续,业力是刹那生、刹那灭的,那麽业力要相续,一定要有人来执持业力,也就是说;业力是刹那生灭,若是要相续,它的功能就得要有人把它保存下来。而要保存这个功能,不可以是第六意识,因为第六意识是生灭的。第六有五种情况不起现行,如果第六不起现行时,那麽它若是保存种子岂不就断灭掉了。因此一定要有一个恒常现行的识,来保存无量无边的善恶业种子。如此三世因果才能建立,而执持这个种子的,正是第八识。
2.趣生体:约「果报」而说。三界的果报要有一个依止的主体,举例:一个人,积集了生天或三恶道的果报,但是你还是一个人,没有因为你现在造善就马上生天,或造恶就马上到三恶道去,这就表示,一期生命有「识」在执持这一期的果报,使令他在这一期生命没有结束之前不会失坏,而执持生命的就是「第八识」。
3.寿煖识:大小乘皆共许寿煖识必须互相执持,只要有一个,其他两个一定也在。我们深睡时,第六意识并不活动,但是体温还在,也没死掉,寿、煖都在,表示一定有一个「识」在其中,但是第六意识在睡觉中,它不活动了,那麽还在的那个「明了性」是什麽「识」?正是第八识!
前一篇:生病的三种功德(蕅益大师)
后一篇:浩浩三藏不可穷(净界法师讲述)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