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房价压制了居民的消费欲
(2009-10-11 13:54:06)
标签:
原创房价政策扩大内需消费欲收入消费力杂谈 |
分类: 房市波澜 |
高房价压制了居民的消费欲
在经济危机席卷全球的情况下,世界各国都在为能挣脱经济危机的漩涡而改换思路,调整策略。中国亦不例外、党中央、国务院及时调整了过分依赖出口的经济模式,提出了投资、出口、扩大内需”三架马车”并重的策略。这无疑是英明正确的。中国是一个世界上少有的大市场,扩大内需就是要占领这个我们自身的大市场,充分发挥其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光有市场不行,还得有消费。没有消费的市场是干瘪的市场,是个空壳子。而消费的主体除了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外,更主要是老百姓。中国人口众多,生活水平不高,潜在的消费力十分巨大,激发好老百姓的消费欲、保护好消费力,对于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然而,据国家权威部门统计,近年来,社会零售商品总额的增速远高于GDP的增速,可是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却出现了明显下滑。多年来,美国的居民消费与GDP之比为70%左右,欧洲和日本则在50%以上,而当前中国居民消费与GDP之比为36%,这一比重自1990年以来已下降了近15%。今年一季度,居民消费实际增长率不足9%。
众多研究将中国消费率低的主要原因归结为高储蓄。美国一经济专家更是荒谬地把这次因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大爆发的原因归罪于中国老百姓“高储蓄”。
诚然,中国人的储蓄率确实是高的。这与中国人的消费观和消费习惯有关。中国人是“算了吃”,美国人是“吃了算”。如果中国人与美国人一样持“吃了算”的消费观,恐怕这次席卷世界的金融风暴早就袭来,而且其破坏程度更加猛烈。
近年来,平均每个中国家庭将其可支配收入的25%用于储蓄,相当于美国家庭储蓄率的6倍,日本的3倍。
为什么中国的消费欲不高而储蓄率高?是中国人不爱消费吗?非也。
从建国六十年的老百姓生活水平的变迁足以说明中国人的消费欲是高的,是知道生活、渴望提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然而,维持生活的最低水准、用老百姓的话来说,是日求三餐,夜求一宿。现在夜求一宿方面成了大问题。自房改以来,房价如芝麻开花般节节拔高,到了城镇居民难以承受的地步,从而抑制了城镇居民的消费欲。
房价多高才合情合理?按国际社会公认的房价收入比维持在3至6的范围内才算合理,然而我国的房价收入比远远超出了这一范围。
不久前,媒体爆出猛料:北京房价收入比高达27比1,相当于夫妻双方不吃不喝努力27年才能买一套房。而欠发达地区的居民收入水平比北京低得多。他们要不吃不喝多少年年才能买一套住房呢?
再说老百姓的收入状况:中国城镇居民的收入基本上是工资收入或打工挣钱。据权威部门统计,城镇居民工资收入在国民收入中占比呈持续下滑趋势。而且,中国大概有1至1.5亿的劳动人口处于未就业或未充分就业状态,加上这一因素,城镇居民的实际收入水平还要降低。一方面是房价的高涨,一方面是收入的降低,老百姓连“夜求一宿”的愿望尚且不能达到,还能奢求他们增加消费欲吗?
由此可见,是高房价压制了老百姓的消费欲。
压制老百姓的消费欲,就压制了消费力,压制了消费力,就制约了扩大内需,最终会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这些,不该引起决策者们深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