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80岁生日的感言

(2007-04-01 16:41:07)
分类: 其他
     昨晚我的研究生们, 为了我的生日, 举行了晚宴。来了沈自尹院士、项坤三院士、陈家伦教授、许曼音教授、胡远峰教授等专家好友,校领导和院领导也来了,除了在沪的研究生同学外,还从北京、福州、南京、西安等地赶来了一些同学。他们作了热情洋溢的发言,令我十分感动。在美国的两位研究生同学,还当时从美国打来长途电话表示祝贺。我除了感谢以外,还是感谢。因此作了如下发言:

“八十前”感言

     如今社会上“80后”如雨后春笋,人才辈出,令人欣喜。他们是早上8点钟的太阳,我恐怕要算晚上8点钟的月亮了。从另一种计算办法,我属“80前”(80年前出生)。回顾这几十年,一生坎坷艰苦,感慨良多。不断的“运动”,不愉快的事太多。但这属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不愿去想它。今天心中想的是4个字――知恩图报。

     首先要感谢党。我出生于一个贫苦家庭,如果没有1949年的解放,很可能我在药房里作个小职员了此一生。

     我读过3年药科、6年西医、3年中医。现在“80后”要上大学,学费很贵。可是我当时读药科的学费,一半是奖学金,一半是《申报》、《新闻报》等的助学金。读5年西医、3年中医非但没有学费,开始时还是供给制,包吃包住。这怎么不叫我感谢党、感谢社会?!

     我一生中有4位老师对我教导的印象特别深刻。一位是应元岳副校长,1954年后他教了我临床诊断、治疗的许多原则,一生受用不尽。一位是马永江教授,当1957年党中央第一次提出“向科学进军”时,我请他为年轻医师讲了如何钻研业务和科研的思路与方法,我永不会忘。一位是楼方岑教授,他细仔认真的写作态度,以及修改我的不少文章,使我的写作能力有了提高。还有一位高间编审。他本来是我校的人,以后到人民军医出版社及人民卫生出版社。他1982年起编审《中国内科年鉴》时,每年和我们在一起一个月,共10年。我从他身上学到了许多编审的原则和方法,对我以后的工作影响很大。我能够成长和他们的教导是分不开的。

     我能成长为一名内分泌医师,还要感谢邝安堃教授、钟学礼教授等前辈,他们教了我很多知识。还有现在的陈家伦教授、许曼音教授、胡远峰教授、朱禧星教授、项坤三院士等,在许多学术活动中对我教育很多。此外我几乎有一半时间化在中西医结合,除了邝老以外,沈自尹院士也是我一生中学习的榜样。我们曾多次一起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和讲学。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担任学术职务和参加学术活动比较多,从许许多多教授专家身上,我都学到了不少知识,给我不少启发,我都应该感谢他们。

     上世纪80年代后我带了一些研究生,他们的努力工作使我的一些想法得以实现,从中我也学习了很多。目前他们都是军内外在这方面的精英骨干,我特别感到高兴,我以他们为自豪。到今天为止,我有时仍请教他们一些问题,得到了他们的帮助。特别是长海医院内分泌科,一直给我支持关心和帮助,这些我都非常感谢。

     我在1986年得了直肠癌,那年我没能“走成功”,应该感谢家人和医院内外许多人对我的帮助和关心。所以到今天我已经“赚”了21年,这21年是大家给我的。我要继续像《新民晚报》给我的评价那样,“敢于讲真话,勇于维护广大病家的生命与健康。文章深得读者的信赖”。继续尽自己所能,做力所能及的工作,发挥余热,以报答于社会,报答于人民大众!

      衷心的、非常非常的感谢大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