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5.6,指的是空腹血浆血糖5.6毫摩尔/升。你可能会问,这数字不是在正常值范围吗?为什么说该注意了呢?
这问题如果在2003年提出,你是对的。可是到2004年就不对了。因为这不算是正常值了,标准改变了。
要说明这个问题还得从糖尿病的诊断谈起。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首次制定了统一的糖尿病诊断标准为:空腹血浆血糖≥7.8毫摩尔/升和(或)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11.1毫摩尔/升。血糖在此水平时往往尚无症状,为什么订出此数字呢?因为研究发现,此时糖尿病并发症(如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会急剧上升。为了糖尿病人的预后好,在此时即治疗,对病人有利。
以后的研究发现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11.1毫摩尔/升对诊断更敏感。而此时相应的空腹血糖在7.0毫摩尔/升。因此WHO于1999年将诊断标准中空腹血糖值下调到≥7.0毫摩尔/升。并且提出,当空腹血糖已增高但不够此标准时(6.1~6.9毫摩尔/升)称为“空腹血糖受损(IFG)”。这种状态发生糖尿病的危险性显著增加,是糖尿病前期之一种。
2003年11月美国糖尿病学会经过研究讨论,将IFG的诊断下限由6.1下调至5.6毫摩尔/升。中国糖尿病学会于2004年7月专门讨论了此问题,根据中国研究资料,空腹血糖5.6毫摩尔/升以上,已经可以看到糖尿病的发生率增多,因此也将IFG的下限切割点下调到5.6毫摩尔/升。所以说,现在你的空腹血糖如果是5.6毫摩尔/升,就要认为是IFG,就该注意了。
IFG并不是一种疾病,仅仅是一种危险状态,就是很可能发展成糖尿病,是它的候补队员。IFG并不需要住院,更不需要病休。但是你应注意把血糖降下来。去掉IFG的办法是改善生活方式。具体说也就是控制饮食,减少总热卡,减少饱和脂肪,增加纤维素等;以及增加运动,至少每周5次,每次30分钟以上的适度运动。如果腰围大的,请将啤酒肚、老板肚缩下来。
IFG的下限下调一定扩大了它的患病率人数。美国调查了1.82亿人,如此改动后总的IFG比例将从6.7%增加到24.1%,65岁以上老人从17.5%增加到43.5%,而20~49岁的中年人IFG则从3.1%增到17.3%。
我国对15564人调查,IFG也将从8.71%增到21.25%。所以这批新的“糖尿病候补队员”确实需要提高警惕,是该控制饮食和加强运动了!(作者为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内分泌科教授)(2007年世界上欧洲等国家认为不下调到5.6,
而美国认为下调到5.6, 存在两种不同标准-----作者2007年注)
(发表于新民晚报2005.03.10康健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