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科普 营养保健 |
从上面统计可看出,买补药品的支出几乎是医疗服务支出的5倍,这就值得考虑。目前市场上保健品泛滥,媒体上有很多保健品广告。我国保健品分为保健药品和保健食品两类,而前者早已规定不再审批,故市场上绝大多数是保健食品。最近卫生部发文取缔64种未经批准的保健品。而且目前正在检查在广告中扩大功效误导消费者的保健品。从这些事实中可以看出,我国保健品市场有一些问题,严格经科学验证确有保健功效的不多。而人民群众往往分不清保健品和药品的不同。因此,“花钱买保健品”,绝不等于“花钱买健康”。我们对此应有个正确的认识。
如何真正做到“花钱买健康”呢?除了买少数经过严格科学验证的保健品以外,大致可从下列几方面入手。
一是买有关保健的科普读物,不论是书或报章杂志,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学会科学保健,以免上当。二是为科学营养舍得花钱。例如我国消费牛奶及奶制品太少,以致缺钙,就要为孩子及自己订牛奶。对偏胖的人宁可贵一些购脱脂牛奶。有些饮料有无糖及有糖两种,就不用有糖的。有些食物有无脂或少脂的品种,即使稍贵一些,也比多脂肪的好。鱼虾(白肉)含饱和脂肪比猪、牛、羊肉(红肉)少,就不要因便宜而多吃肉类。如此等等,多花了钱但有益健康。三是生活方式随着经济改善必然会有改变。例如有汽车的多了,走路就少了。工作机械化自动化了,体力劳动就少了。工作节奏快了,精神就越来越紧张。这时就要“花钱买运动或活动”。可以参加球类运动或健身俱乐部,甚至买健身器材在家活动。可能时花钱外出旅游,以调节紧张的神经。四是对一些疑难杂症,如果经济条件许可,宁可多花一些挂号费等找正规医院专家诊治。对一些确有疗效而医保不能报销的药品或检查,为了求得更好更快的疗效,也不妨自费花些钱。
以上这些都是为健康投资,比道听途说或轻信广告而花冤枉钱要有价值得多。
(发表于新民晚报2000.10.01康健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