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没有并发症的糖尿病病人,基本上没有症状,要到病重后才有小便量多、口渴、饮水多、消瘦等症状。那么,怎么才能知道自己有没有早期糖尿病呢?这主要是靠医生普查。
一般人每年只要检查一次也就够了,尤其对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要坚持每年普查糖尿病一次。普查应该到正规医院,不仅仅是查尿糖,也不仅仅是查空腹血糖,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要求,应该是在服葡萄糖
75克以后2小时查血糖。
在五十年前,我们在病房要找一个糖尿病病人很难。而今天,我们内分泌病房中有一半以上是糖尿病病人。因为以前的亚洲地区,饮食主要以粮食为主,蛋白质及脂肪所占比例很小。这时人胰腺中的胰岛能适应于这种饮食,有足够的胰岛素储备以控制血糖,使之保持正常,这样小便里也就没有糖出现。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食物趋于西方化,粮食在饮食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少,胰岛素分泌也有改变。这样,我们中国人的糖尿病发病率也越来越高,有接近西方发达国家发病率的趋势。
在20世纪80年代初,全国曾进行过一次几十万人口的糖尿病普查。当时糖尿病患病率全国是0.6%,而上海约1%。也就是说,一千万人口的上海人中约有10万糖尿病病人。现在已过去10多年了,患病率究竟如何呢?目前还没有作再次普查,不过有人从糖尿病病人的营养证明单中统计,发病率约每年增加0.1%。也就是说,10多年中至少增加了1%,亦即患病率达到2%以上,翻了一番还多。
糖尿病病人只要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可以基本上和一般人一样工作,并不像肿瘤那样可怕。但等到有并发症出现才发现自己患有糖尿病则往往为时已晚。对我国人民来说,如何早期发现糖尿病、早期控制血糖,是个迫切的问题,尤其是40岁以上的人就更为重要。我们不妨问一下自己,我普查过糖尿病没有?我有没有糖尿病?
(发表于新民晚报1994.02.28康健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