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网友跟帖精华(二十三)
(2008-10-05 14:15:48)
标签:
股票 |
分类: 精彩跟贴精华 |
关于“按照净资产打折的价格买入”。《聪明的投资者》中的确提到。但从这本书成书年代之后出版的证券分析--如何选择成长股--在华尔崛起--巴菲特致股东的信,都越来越淡化这种讲法,甚至只字不提了。这些经典著作中,对选股和买价都有一些趋势性的演化——选股越来越严,买价越来越模糊。
另外,对于股东来说,企业赚钱(产生自由现金流)才是有价值的,反则,投入资本后,设备规模净资产很多很大、产品畅销全球、产销量年年增长,但企来还是不赚钱——即投入一元,不能赚到一毫。
关于茅台。虽然说茅台管理层对其品牌塑造的力度还是不够,但赤水河消失,茅台应该不会消失。例如可口可乐独一无二的配方被盗了,公司还在。
关于证券化率的用途。用在衡量一个国家证券市场的发展情度,这样好一些。而用它来作为入市的参考,则没有一个合理值了。如果硬是要这样用,最好将所有上市公司收入对GDP贡献度也考虑进去,可能会好些。即使是这样,它也不能作为入市参考,因为市场热度对公司价值没有影响。买入的原则是,我们认为满意的价格才买,跟市场的冷热度和指数高低,好像没有关系。
关于有多低就买多少,我是赞成的,但有一个前提是我们事先已经有一个预期收益率,价格越低预期收益率越高,确定性也逐渐提高。极限应该是到客观低估、明显低估的地步,即十拿九稳才重仓。而不是预测到这是本轮行情的冰点、底部就重仓。
对相中的企业依然没有大举买入,等待更低的价格并不是贪婪、赌博,而是“本益比”的确未达到投资人的预期收益率。
孤独的牧羊人,我的买入策略也类似,不同的是,从“合理价”到“建仓计划底价”(安全边际极限)的过程是用倒金字塔方式投入;时点上是均比例。
方法很简单,但原理内涵很丰富,包括以下几点
1、选极优的公司,定合理的估值
2、安全边际越大(胜算越大),押码越多
3、放弃预测股价走向
4、行动系统化,每一个行动都是基于系统,而不是被行情所挑逗
5、安全第一,平滑成本
舟山新股民
对优秀的公司,市盈率的倒数与存款及国债利率对比一下,就是很好的一个安全边际指标,再说茅台,今天是26.4倍市盈率,4%左右的回报率,这个价格吸引力还不够,但是也有例外,比如09年茅台净利润再增加100%,名义回报率就达8%,那么现在的价格就很有吸引力,难的是未来几年的业绩较难预测(只能从历史数据去推测,去实地调研或多方论证),机构的优势是实地调研,而散户实地调研的很少,大部分散户是做不过机构的(信息劣势),还有资金劣势(另一个角度看是优势,进出快),操盘劣势,人心是有弱点的,大部分散户免不了追涨杀跌,长期看就是一赚二平七亏。对于分红,我是这样认为的,比如苏宁,前5年处于高速发展期,净资产收益率很高(起码10%以上),不分红可以,利润再投入会有很好的收益,但假如公司在第六年出现经营风险,净资产收益率很低,股东的回报就很差了,二级市级投资者只能搏差价。假设一个公司在10年间积累了100元利润,没分过红,第十一年公司变得很差,100元利润全没了,股东就遭殃了,假设这个公司前十年分红是50元,第十一年糟蹋的也就是剩余的50元,股东这十年还是有一定的回报。所以,从整个A股上市公司来说,还是要提倡分红,因为动则20倍的PE,在二十年间是有很多上市公司要破产或衰退的,在上市公司赢利能力强的时候,有能力分红就应该分红,最好像香港那样每季分红,才能把市场建设好。A股很多公司是为国企改制服务,为国企缷包袱,导致分红能力很差,上市就是融资,没想过为股东创造回报,熊市时很多人就把A股当成赌场,也有一定道理,现在的银行股赢利能力很好,应该多分红,10倍的市盈率,你能保证未来十年,银行股就不会像西方的银行一样,在危机下净利润成负数?银行是经营风险的行业,A股银行上市公司分红太差,还不如雅弋尔和申能。
对于证券化率我没有认真研究过。
Laoba1
这篇文章并非只针对现在的市场,而是深感一些生活中的常识到了股票市场就被遗忘或扭曲,一些显而易见的错误也常常发生。
牛娃
做多中华兄关于预期收益率的观点,我很认同,确定性是价值投资不可或缺的基石,永远都不能丢。巴菲特最近两年接受访问时,始终谦称自己没有能力预测指数的波动方向及其幅度,其实还是落在“确定性”三个字上面。关注并接受市场先生情绪化造成的结果,而不是时刻猜测他什么时候才能回心转意,什么时候才能破涕为笑,如果是这样的话,我将成为市场先生的仆人。。。
秋天童话
我自己总结的投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以仅仅持有优质企业的股权为中心;
两个基本点是:
1.如何寻找最伟大优质的企业
2.以什么样的成本介入伟大优质企业
其中第一条并不难,难在第二条,不过,对于估值高低我们的判断往往只能定性而无法定量,特别是判断未来更加模糊,只能靠耐力补偿我们的愚笨。
思行
从长期来看,股市长期投资的收益一定同目标公司的ROE基本相符,远远超出的概率很小,除非......,因此,在大致确定未来增长率和净资产收益率的情况下,确保买入价在未来三年间能同净资产收益率持平已属相当不错!能有意外之喜当然最好!我们欢迎有这样的机会!
以我的经验,投资最难的是等待,痛苦和漫长能使人发疯!我也常常在想,谁知道那天我们也发生类似美国1987年的特大股灾呢?谁知道会否出现9.11呢!因此任何时候包括大牛市也应当留有足够的日常生活资金和应急资金是十分必要的!
不要试图复制谁,包括巴菲特。
我们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昨天的盈利模式可能要被迫作出些许调整。
现在最应该做的是调整预期,不要幻想会有太高的回报率。
不要老想着股票,想想守株待兔的农夫,不要让悲剧在现代人身上重演,平衡用力,才更加重要。除非你手里资本巨大,并且具备投资的天赋;或者具备投资的天赋,并且愿意尝试着作个私募;或者你有钱又有闲,生计无忧,发自骨子里喜欢投资,当投资为一种游戏。
我的一点感想:
经典的理论告诉我们:做投资应该忽略市场,忽略其他投资者。这是伟大的巴菲特告诉我们的。但我们普通投资者与生长在美国、起步于大股市大萧条时期、没有互联网时代,师从格老,在华尔街镀金,议员之子,依托于合伙人、股东的巴菲特是有诸多不同之处的。
这轮下跌,生动地诠释了“纸上富贵”这一概念,还没到“下课”的时候呢。
我强调普通投资者与巴菲特的不同之处,目的是说市场和其他投资主体。市场和其他投资主体的变化会对于我们的盈利产生相当大的影响。
中国的证券市场起点很低,开始非常幼稚,但我发现中国的证券市场在以非常快的速度成长和走向成熟,(当然以现在的表现说成熟还远远谈不上,但好像是一个十来岁的小男孩,马上要有令你吃惊的大变化了)其实很难把其他投资者与市场割裂开来讲,市场就是由我们和其他投资者构成的。
我发现国人对于证券市场的参与度既广且深。
没有哪个国家的人民不想富贵,但中国特有的国情使得生存竞争的压力较大,就业和人口比较不对称,无业的人想把炒股作为就业,就业的人把炒股作为兼职。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信息的流通速度和广度呈现出爆炸式的发展,人变得快,学得快。上网看看:到处是“但”式的信念、“巴”式的信徒。都会看指标了,都知道量能了。
我们在证券市场中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市场主体和市场的成长,就是其他投资主体投资理念的提高会以非常快的速度击碎我们昨天还在使用的盈利模式。昨天我们选择买入高价绩优的具备垄断优势的茅台、钾肥,不做短线,现在其他的投资主体都在用,其实用不着都在用,只要其他投资主体有一成在用就足够对我们的追加投资形成竞争了,因为最优的标的往往非常稀少。
市场主体和市场的成熟,就是证券市场作为一个整体,波动幅度会变小。根据美国、日本、台湾的历史来看,在民众对证券市场的参与度,由较低到非常高的过程中,市场会出现一轮空前的暴涨,之后不可避免地暴跌,之后,市场主体与市场因为惨痛的教训而变得成熟和趋于稳定了。自古乱世出枭雄,在趋于稳定的市场当中,我们在一轮牛市当中的获利空间注定要缩小了。
我的一些困惑:一种潜意识始终萦绕在我心中,对于我这样的年轻人(81年生人),是不是应该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原始积累上。投资收益是以可利用资本为基数的。长期来说,很难超过指数许多。我没有预期收益率,我对于未来的收益不设定目标,因为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但常识告诉我,我不应该有太高的幻想,长期的年复合增长率能够在10-17%之间,超过同期上证综合指数5%可能就不错了。对于投资的研究,必定会出现效率边际递减的现象。如何在提升投资之外技能作好原始积累与投资研究之间平衡用力,合理分配时间精力,是一个比投资研究更多,更需要技巧的挑战。
1.中国企业数量很多,但“长寿”的很少,大多红火了三五年就没消息了,特别是中小企业,凸显投资风险;真正具有有利的长期经济收益的公司廖若晨星。
2.想起了经济竞争,一将功成万骨枯,大部分企业都随着时光逝去,但有一些企业长远地活下来了,它们也同样会穿越长长的时空隧道、跨越漫漫的历史长河,变得优秀,变得卓越——但的确是小概率事件,投资难哪!
一枝春
我们是尊重博主的。可是,对于投资的理解,有些许不同。作为长期投资,在合理的价格下,消费医疗,特别是消费,无疑是高确定的。金融,特别是银行,在合理甚至低估的价格下,虽然波动大点,作为长期投资的对象,也是可以的。作为一个非专业投资者,有自己的工作,稳定的收入,也不大可能去做尽职调查,所以,大致也只能买比较大众的公司,我们的手没有那么长,这必须承认。但是,也应该看到,投资收益实际是公司表现和大众预期的比较,比较了,才知道什么公司的价格比较低,有横向,也有纵向,这便需要一定的视野,行业视野,不同市场视野。这都需要你的投资有一定的注意的广度,譬如,即便你只中意消费,对于百业之王的金融,就需要去理解它的运作,它如何给良好的企业服务,它是如何挑选的。还有地产,如何评估。最基本的资源,如石油、黄金、铜、农产品的定价和供求。这些对一个业余的投资人,也是必须去大致弄清楚一些的。还有利率汇率经济周期等等。外加风险控制、简单的估值、资金账户管理,还有企业经营的理解,市场和大众的心理波动等等。本人都认为是投资的必修课。投资,不能太狭窄。
还有,必须培养,当然,有人是天生的,一种正确的情绪:在大家兴高采烈时,你感到忧虑、压抑,感受到风险,如去年;在大家随头丧气、无精打采的时候,你有莫名其妙的兴奋,如现在?并且两者是互动相生的,没有前者,便没有后者;没有后者,也没有前者。实际上,不过是贪婪恐惧的另一种表述罢了,只不过贪婪恐惧已成陈词滥调。
试着将我重点关注的A股,以简短的语言将其优势归纳如下,请各位批评:
东阿阿胶
长江电力
贵州茅台
招商银行
格力电器
中国人寿
农产品
苏宁电器
东软集团
云南白药
雅戈尔
黄山旅游
锦江股份
烟台万华
中信国安
福耀玻璃
双汇发展
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