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博客网友跟帖精华(二十三)

(2008-10-05 14:15:48)
标签:

股票

分类: 精彩跟贴精华

做多中华

关于“按照净资产打折的价格买入”。《聪明的投资者》中的确提到。但从这本书成书年代之后出版的证券分析--如何选择成长股--在华尔崛起--巴菲特致股东的信,都越来越淡化这种讲法,甚至只字不提了。这些经典著作中,对选股和买价都有一些趋势性的演化——选股越来越严,买价越来越模糊。
另外,对于股东来说,企业赚钱(产生自由现金流)才是有价值的,反则,投入资本后,设备规模净资产很多很大、产品畅销全球、产销量年年增长,但企来还是不赚钱——即投入一元,不能赚到一毫。
关于茅台。虽然说茅台管理层对其品牌塑造的力度还是不够,但赤水河消失,茅台应该不会消失。例如可口可乐独一无二的配方被盗了,公司还在。
关于证券化率的用途。用在衡量一个国家证券市场的发展情度,这样好一些。而用它来作为入市的参考,则没有一个合理值了。如果硬是要这样用,最好将所有上市公司收入对GDP贡献度也考虑进去,可能会好些。即使是这样,它也不能作为入市参考,因为市场热度对公司价值没有影响。买入的原则是,我们认为满意的价格才买,跟市场的冷热度和指数高低,好像没有关系。
关于有多低就买多少,我是赞成的,但有一个前提是我们事先已经有一个预期收益率,价格越低预期收益率越高,确定性也逐渐提高。极限应该是到客观低估、明显低估的地步,即十拿九稳才重仓。而不是预测到这是本轮行情的冰点、底部就重仓。
对相中的企业依然没有大举买入,等待更低的价格并不是贪婪、赌博,而是“本益比”的确未达到投资人的预期收益率。

孤独的牧羊人,我的买入策略也类似,不同的是,从“合理价”到“建仓计划底价”(安全边际极限)的过程是用倒金字塔方式投入;时点上是均比例。
方法很简单,但原理内涵很丰富,包括以下几点
1、选极优的公司,定合理的估值
2、安全边际越大(胜算越大),押码越多
3、放弃预测股价走向
4、行动系统化,每一个行动都是基于系统,而不是被行情所挑逗
5、安全第一,平滑成本

 

 

舟山新股民

对优秀的公司,市盈率的倒数与存款及国债利率对比一下,就是很好的一个安全边际指标,再说茅台,今天是26.4倍市盈率,4%左右的回报率,这个价格吸引力还不够,但是也有例外,比如09年茅台净利润再增加100%,名义回报率就达8%,那么现在的价格就很有吸引力,难的是未来几年的业绩较难预测(只能从历史数据去推测,去实地调研或多方论证),机构的优势是实地调研,而散户实地调研的很少,大部分散户是做不过机构的(信息劣势),还有资金劣势(另一个角度看是优势,进出快),操盘劣势,人心是有弱点的,大部分散户免不了追涨杀跌,长期看就是一赚二平七亏。对于分红,我是这样认为的,比如苏宁,前5年处于高速发展期,净资产收益率很高(起码10%以上),不分红可以,利润再投入会有很好的收益,但假如公司在第六年出现经营风险,净资产收益率很低,股东的回报就很差了,二级市级投资者只能搏差价。假设一个公司在10年间积累了100元利润,没分过红,第十一年公司变得很差,100元利润全没了,股东就遭殃了,假设这个公司前十年分红是50元,第十一年糟蹋的也就是剩余的50元,股东这十年还是有一定的回报。所以,从整个A股上市公司来说,还是要提倡分红,因为动则20倍的PE,在二十年间是有很多上市公司要破产或衰退的,在上市公司赢利能力强的时候,有能力分红就应该分红,最好像香港那样每季分红,才能把市场建设好。A股很多公司是为国企改制服务,为国企缷包袱,导致分红能力很差,上市就是融资,没想过为股东创造回报,熊市时很多人就把A股当成赌场,也有一定道理,现在的银行股赢利能力很好,应该多分红,10倍的市盈率,你能保证未来十年,银行股就不会像西方的银行一样,在危机下净利润成负数?银行是经营风险的行业,A股银行上市公司分红太差,还不如雅弋尔和申能。

 

定力训练

对于证券化率我没有认真研究过。
   我的感觉是不同的金融制度或者体系中,证券化率的意义可能不一样。比如,美国和英国等所谓盎格鲁等英美法系国家,直接融资比例较大,证券市场比较发达,于是其证券化率比较高。而如德、日等所谓“大陆法系”国家,间接金融为主体,银行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可能更大(当然,随着欧洲的金融综合化经营进一步深入,金融结构也在逐步演化过程中),于是证券化率就低一些。对于我国而言,无论直接金融还是间接金融,都处于不断的深化过程中,银行需要更多的市场化经营(需要摆脱依赖国家的利率“保护价”),证券市场则需要在制度上实现真正的“三公原则”,企业的主体地位、产权结构则需要更加明晰,并获得更好的法律保障。从我国企业融资渠道来看,目前直接融资依然占比很小,去年的超级大牛市中,我估计证券市场的融资(包括IPO,再融资,公司债券等)也不会超过当年银行新增贷款的30%,这个数字应该是历史最高了吧。
    因此,我觉得不能从简单的证券化率的国际对比来简单的看我们股市的“投资价值”。只能给一个很模糊的“概念”性质的判断,而其“精确度”估计远远不如PE来的“准确”,呵呵。
    对于一些个股来说,用总市值来判断是否高估,还是有一定参考意义的。比如,去年行情火爆的时候,中国的几个大银行、中国石油等“大象股”,总市值曾在一段时间内高居全球首位,当时我就十分恐惧,认定不可持续。——假如这样的高市值是合理的,可持续的,那么,这些银行、公司一定会增发大量新股票,来收购别的公司,比如,中国工商银行去收购美国的花旗、中国石油去收购美孚,埃克森,呵呵(假定政治上是可行的),但这显然似乎是“天方夜谭”——反过来看,这些公司是不值这个价的,一定是高估的。(事实上,日本上世纪8、90年代泡沫崩溃前,其银行的PB也只达到5-6倍,而目前A股中的银行,PB仍在3倍以上,呵呵,还是有所高估吧?这也是我不看好银行股的一个原因。)

 

 

Laoba1

这篇文章并非只针对现在的市场,而是深感一些生活中的常识到了股票市场就被遗忘或扭曲,一些显而易见的错误也常常发生。

 

牛娃

做多中华兄关于预期收益率的观点,我很认同,确定性是价值投资不可或缺的基石,永远都不能丢。巴菲特最近两年接受访问时,始终谦称自己没有能力预测指数的波动方向及其幅度,其实还是落在“确定性”三个字上面。关注并接受市场先生情绪化造成的结果,而不是时刻猜测他什么时候才能回心转意,什么时候才能破涕为笑,如果是这样的话,我将成为市场先生的仆人。。。

 

秋天童话

我自己总结的投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以仅仅持有优质企业的股权为中心;
两个基本点是:
1.如何寻找最伟大优质的企业
2.以什么样的成本介入伟大优质企业
其中第一条并不难,难在第二条,不过,对于估值高低我们的判断往往只能定性而无法定量,特别是判断未来更加模糊,只能靠耐力补偿我们的愚笨。

 

思行

从长期来看,股市长期投资的收益一定同目标公司的ROE基本相符,远远超出的概率很小,除非......,因此,在大致确定未来增长率和净资产收益率的情况下,确保买入价在未来三年间能同净资产收益率持平已属相当不错!能有意外之喜当然最好!我们欢迎有这样的机会!

以我的经验,投资最难的是等待,痛苦和漫长能使人发疯!我也常常在想,谁知道那天我们也发生类似美国1987年的特大股灾呢?谁知道会否出现9.11呢!因此任何时候包括大牛市也应当留有足够的日常生活资金和应急资金是十分必要的!

 

锦州律师

不要试图复制谁,包括巴菲特。
我们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昨天的盈利模式可能要被迫作出些许调整。
现在最应该做的是调整预期,不要幻想会有太高的回报率。
不要老想着股票,想想守株待兔的农夫,不要让悲剧在现代人身上重演,平衡用力,才更加重要。除非你手里资本巨大,并且具备投资的天赋;或者具备投资的天赋,并且愿意尝试着作个私募;或者你有钱又有闲,生计无忧,发自骨子里喜欢投资,当投资为一种游戏。
我的一点感想:
经典的理论告诉我们:做投资应该忽略市场,忽略其他投资者。这是伟大的巴菲特告诉我们的。但我们普通投资者与生长在美国、起步于大股市大萧条时期、没有互联网时代,师从格老,在华尔街镀金,议员之子,依托于合伙人、股东的巴菲特是有诸多不同之处的。
这轮下跌,生动地诠释了“纸上富贵”这一概念,还没到“下课”的时候呢。
我强调普通投资者与巴菲特的不同之处,目的是说市场和其他投资主体。市场和其他投资主体的变化会对于我们的盈利产生相当大的影响。
中国的证券市场起点很低,开始非常幼稚,但我发现中国的证券市场在以非常快的速度成长和走向成熟,(当然以现在的表现说成熟还远远谈不上,但好像是一个十来岁的小男孩,马上要有令你吃惊的大变化了)其实很难把其他投资者与市场割裂开来讲,市场就是由我们和其他投资者构成的。
我发现国人对于证券市场的参与度既广且深。
没有哪个国家的人民不想富贵,但中国特有的国情使得生存竞争的压力较大,就业和人口比较不对称,无业的人想把炒股作为就业,就业的人把炒股作为兼职。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信息的流通速度和广度呈现出爆炸式的发展,人变得快,学得快。上网看看:到处是“但”式的信念、“巴”式的信徒。都会看指标了,都知道量能了。

我们在证券市场中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市场主体和市场的成长,就是其他投资主体投资理念的提高会以非常快的速度击碎我们昨天还在使用的盈利模式。昨天我们选择买入高价绩优的具备垄断优势的茅台、钾肥,不做短线,现在其他的投资主体都在用,其实用不着都在用,只要其他投资主体有一成在用就足够对我们的追加投资形成竞争了,因为最优的标的往往非常稀少。
市场主体和市场的成熟,就是证券市场作为一个整体,波动幅度会变小。根据美国、日本、台湾的历史来看,在民众对证券市场的参与度,由较低到非常高的过程中,市场会出现一轮空前的暴涨,之后不可避免地暴跌,之后,市场主体与市场因为惨痛的教训而变得成熟和趋于稳定了。自古乱世出枭雄,在趋于稳定的市场当中,我们在一轮牛市当中的获利空间注定要缩小了。
我的一些困惑:一种潜意识始终萦绕在我心中,对于我这样的年轻人(81年生人),是不是应该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原始积累上。投资收益是以可利用资本为基数的。长期来说,很难超过指数许多。我没有预期收益率,我对于未来的收益不设定目标,因为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但常识告诉我,我不应该有太高的幻想,长期的年复合增长率能够在10-17%之间,超过同期上证综合指数5%可能就不错了。对于投资的研究,必定会出现效率边际递减的现象。如何在提升投资之外技能作好原始积累与投资研究之间平衡用力,合理分配时间精力,是一个比投资研究更多,更需要技巧的挑战。

 

chaosui

1.中国企业数量很多,但“长寿”的很少,大多红火了三五年就没消息了,特别是中小企业,凸显投资风险;真正具有有利的长期经济收益的公司廖若晨星。
2.想起了经济竞争,一将功成万骨枯,大部分企业都随着时光逝去,但有一些企业长远地活下来了,它们也同样会穿越长长的时空隧道、跨越漫漫的历史长河,变得优秀,变得卓越——但的确是小概率事件,投资难哪!

 

定力训练

 博主的讨论焦点在于公司选择及估值。但实际操作中,对于资产量不是很大的个人投资者而言,我以为“理财安排”或者“理财计划”、“资产配置”也是极端重要的前提。
    我以为这也是不少博友往往没有理解博主以至出现一些“争议”、“非难”的原因。所以,我想就此谈点我个人的看法。
    就拿我自己的“资产配置”做例子吧:未来3-5年家庭开支的主要项目是孩子的读书(目前孩子在国外读大二)和“创业”(如果有“业”可创的话),于是我必须将相应数量的资产配置为现金、外汇及现金等价物(货币市场基金);其次是养老保障的补充投资;再次是日常生活。我已有房子(虽然不大,但我不打算换房——再大的房子,晚上睡觉不还是那几尺的床嘛),也不打算买车、开车(锻炼身体、环保、省钱、安全,何乐而不为?)。所以日常消费不大,还有些投资的“余力”。扣除之后,我的“资产配置”是个长期规划:04年以来已经逐步将大多数资金投入到基金(养老保险补充)和股票(希望带来“发财”)中,几乎保持满仓不动。所以,尽管我前面说“可以睁大眼睛寻找猎物”,但我本人未必还能买多少。
  ——总之,由于我作了适合我自己情况的理财规划(“资产配置”),所以保持了好的心态,输的起时间;所以尽管我没多少钱可以在低位买入,但这不妨碍我对相关股票的研究和判断,不会“仓位决定脑袋”。

 

一枝春

我们是尊重博主的。可是,对于投资的理解,有些许不同。作为长期投资,在合理的价格下,消费医疗,特别是消费,无疑是高确定的。金融,特别是银行,在合理甚至低估的价格下,虽然波动大点,作为长期投资的对象,也是可以的。作为一个非专业投资者,有自己的工作,稳定的收入,也不大可能去做尽职调查,所以,大致也只能买比较大众的公司,我们的手没有那么长,这必须承认。但是,也应该看到,投资收益实际是公司表现和大众预期的比较,比较了,才知道什么公司的价格比较低,有横向,也有纵向,这便需要一定的视野,行业视野,不同市场视野。这都需要你的投资有一定的注意的广度,譬如,即便你只中意消费,对于百业之王的金融,就需要去理解它的运作,它如何给良好的企业服务,它是如何挑选的。还有地产,如何评估。最基本的资源,如石油、黄金、铜、农产品的定价和供求。这些对一个业余的投资人,也是必须去大致弄清楚一些的。还有利率汇率经济周期等等。外加风险控制、简单的估值、资金账户管理,还有企业经营的理解,市场和大众的心理波动等等。本人都认为是投资的必修课。投资,不能太狭窄。

还有,必须培养,当然,有人是天生的,一种正确的情绪:在大家兴高采烈时,你感到忧虑、压抑,感受到风险,如去年;在大家随头丧气、无精打采的时候,你有莫名其妙的兴奋,如现在?并且两者是互动相生的,没有前者,便没有后者;没有后者,也没有前者。实际上,不过是贪婪恐惧的另一种表述罢了,只不过贪婪恐惧已成陈词滥调。

 

定力训练

试着将我重点关注的A股,以简短的语言将其优势归纳如下,请各位批评:

东阿阿胶    市场前景大,垄断品牌,即将垄断资源
长江电力    独特盈利模式,现金流强劲,投资能力强
贵州茅台    垄断品牌
招商银行    相对独特经营模式(产品开发,电子银行)
格力电器    独特盈利模式(自建独特的销售体系),产品开发能力强
中国人寿    投资能力强,寡头垄断
农产品    独特盈利模式,产业前景广阔,追求垄断中
苏宁电器    独特赢利模式,寡头垄断
东软集团    独特赢利模式,劳动力廉价优势,轻资产型
云南白药    垄断品牌,前景广阔
雅戈尔    
黄山旅游    垄断资源,轻资产型
锦江股份    资源优势,盈利模式优势,轻资产型
烟台万华    寡头垄断,产品开发优势
中信国安    资源优势,市场前景广阔
福耀玻璃    
双汇发展    资源优势,寡头垄断,品牌优势,市场前景广阔
新希望    资源优势,市场前景广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