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巴菲特理论研究 |
转眼四年过去了,四年大起大落是一个很好的历练,也是对自己投资策略的一个很好的考验,除了投资收益,获得的经历更有价值。
文中的疑惑已经有了答案,过度高估卖出是理所当然的选择,关键如何确定过度高估,综合过去十几年的经验和知识的积累,也已经有了较好的判断方法,但可能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而且每个人心中可能都有一杆称,是否正确只有实践说了算。投资大道是简单的,但投资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很多判断不但需要正确的策略,更重要的是丰富的经验和全面的知识,持续学习是必须的,无论任何时候。
另外,很多朋友2006年收益与我相当,但时至今日很多已经回到了起点甚至大幅亏损,而巴菲特的投资策略让我的账户资金早已超越6124点并持续创出了新高。由此可见投资业绩的衡量并不是一年两年,更不是三五个月,而是五年十年的事情。稳定持续的投资系统才是长期获利的关键。
这篇文章写于2006年12月底
一年对长期投资者而言是短暂的,或许不值得总结,但06年无论对市场还是对我来说,都是特殊的一年,还是作一个简单的回顾。
2006年我的持股和备选股票大概情况如下:
2006年我的持股和备选股票大概情况如下:
股票名称 | 05年ROE | 06年每股收益(预估) | 06年PE | 开盘(已除权) | 收盘价格 | 06年升幅 |
贵州茅台 | 22% | 1.60 | 54.89 | 22.7 | 87.83 | 287% |
海油工程 | 25% | 0.95 | 34.05 | 10.34 | 34.67 | 235% |
苏宁电器 | 30% | 0.80 | 56.75 | 9.91 | 45.40 | 358% |
张 裕A | 17% | 1.00 | 49.82 | 12.92 | 49.82 | 286% |
云南白药 | 28% | 0.60 | 41.48 | 10.05 | 24.89 | 148% |
2006年我的实际总收益:293%
长期持有成长的垄断型股票使我获得了比较满意的回报,但年中用三分一仓位做了三次短线,虽小有盈利,却表明我还没有完全战胜贪婪,这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改善,否则将来很可能得不偿失。
06年是令人振奋的一年,毫无疑问这只是中国股市火热年代的一个开端,在这个沸腾的日子里我们更需要的是理性和冷静,漫长的投资岁月中一时的得失并不代表什么。熊市要战胜的是恐惧,牛市要战胜的是贪婪,而贪婪付出的代价往往比恐惧还要高得多。
除云南白药外,茅台、海油、苏宁、张裕都是年轻的股票,尚未经历过完整的市场周期,还没有被疯狂地高估过。未来几年这类优质公司将会象美国“漂亮五十”一样,持续被市场高估,到达一定的极限,然后可能进入类似美国七十年代的大跌,尽管如此长期持股还是我不变的策略。
一个疑惑一直困扰着我,过度高估是否应该进行阶段性减持。这是我将来研究的一个重点。我会进行一定的实践找出答案,当股票高估达到我心目中的极限时,我会尝试进行减持一半。
06年令我最高兴并不是高额的投资收益,而是找到并确立了我投资生涯中最重要也是我认为最稳健高效的投资原则:只投资于具有特许经营权(或者说是垄断)的股票。也就是说,不具备这种特质的公司将永远不会出现在我的备选清单中。我坚信这个原则能够带来持续远远超越市场的高额回报。
预祝各位股友新年快乐,身体健康,新年发大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