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号难求”

(2009-03-31 16:35:51)
标签:

医院

医患关系

诊治模式

挂号

社区医疗

杂谈

分类: 医院故事和健康演义

今天一不小心又被朋友抓壮丁帮忙跑腿加号,说是连排3天还是没挂上号。协和一号难求已是普遍现像。

 

每天晚上下楼经过黑压压的挂号大厅,都可以看到里面人头攒动,经济条件好的还舍得租厚厚的军大衣和长长的躺椅,条件不好的病人和家属就在地上铺几张报纸蜷缩在衣服里。每次看到这样的景象,我的心底总是翻起一阵阵伤感和无奈——我能做点什么呢?我什么也做不了!

 

协和病人多,一方面是许多疑难杂症地方上看不了,纷纷都介绍到这里来;还有一个原因,是协和的费用很低廉,全国顶级的专家号也就14快钱,有些普通病常见病也都来这里看了——反正这里的价格和普通医院一样,同样的价格病人当然要选择名院名医了。而医疗资源有限,这么一来,反倒是疑难病人看不上病了。因此挂号难愈发严重。

 

理想的诊治模式,应该是社区医疗转诊制度——身体微恙,先在社区医疗站或社区医院就诊,若是小问题,就此解决打住;若是大问题,再转诊到专科医院、专家手中。就相当于美国的家庭医生-转诊制度。问题是目前中国的社区医疗站的服务质量有待提高,而老百姓对基层社区医疗站的信心也是不足的,因此有了问题首先想到的就是赶紧去大医院看看。

 

要想真正得保障病人的利益,应该落实转诊体制,基层医疗服务质量必须得提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