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知识/探索 |
分类: 学习实践 |
经过精心的筹划和准备,我们的考察方案基本成型了。但是我们的西双版纳之行还必须过一道关卡——通过学校答辩。
和我们一起参加答辩的,一共有10支队伍。其中有去山东济南调查高三学生心理、生理健康的;有去福建进行女性生殖健康宣传的;有去西藏调查火车开通后的急诊病种变化的;有在北京、西安、温州三地调查医患关系的;有去湖南调查环境卫生的;有去青岛参加两岸三地交流和太极拳表演的;还有去江苏和北京郊区的。看到其他组的计划都很精彩很有趣的样子,而且看到他们都做了很充分的准备,我们自己心里不禁捏了一把汗。
压力产生动力。正因为如此,我们不得不加倍努力来完善前期准备工作。
首先,我们进行了详细的背景资料调查。首先了解既往社会小分队做过的相关工作,这样一来避免到时候做重复工作,而来可以向前辈们学习经验教训,少走弯路。然后还通过查阅文献详细得了解云南省医疗卫生的状况的傣医一般情况。先做到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第二,我们积极得联系当地有关部门,取得当地的支持。尤其要感谢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云南分所的老师们(尤其是里二书记),他们对我们的活动十分得支持,并在联系医院和傣寨、交通、住宿等方面提供了大量的帮助。还要感谢的是西双版纳傣医院的老师们,他们对我们的活动的支持保证了我们的活动最后能够成行。可以说,当地的支持这是最后实施这个项目的最基本保障。
第三,完善活动计划。我们一再修改并完善我们的项目计划书,并充分调查了车次、住宿,完善了行程。同时,细化了安全预案,保证活动的安全性。而且,修改完善了调查表,使得我们的调查更加科学。
第四,我们采访了33位同学和老师。向他们简单介绍我们的计划后,让他们谈谈他们的看法——这个方案是否可行?有何优缺点?并将大家的意见总结为表格(见附1)。这样一方面是通过众人的批判来找到我们计划中的不足之处并加以修改,另外一方面也是为了让学校认同我们这个社会实践方案的可行性。
进行以上准备工作的同时,我们认真准备答辩幻灯片,丰富内容,增加图片和多种效果。可以说,我们是全心全意得投入了100%的热情。
答辩的时刻终于来了,2007年6月26日中午1点,答辩在北京协和医学院古色古香的9号院3号楼里举行。小小的会议室里坐满了老师和同学(附图1)。这架势,估计快赶上法庭审判了。首先是10分钟的陈述(附图2)。在这十分钟,可谓分秒必争。因为我们要尽可能既简洁又充分得把整个项目介绍给各位评审,并且充分展示我们这个项目的亮点。因为我们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考虑到了所有的细节,而且幻灯片既有动画又有图片,非常生动,可以说,10分钟在欣赏中不知不觉中就过去了,结束后很多人还有意犹未尽的感觉。接下来是老师提问,基本上没有太多的问题,主要就是老师要求我们根据时间适当减少活动项目,并且一再强调了安全问题。
其他组的答辩也很精彩,整个答辩过程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
附图1 答辩现场——严阵以待的评审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