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铁芳:死的赠与:从苏格拉底到海子
(2009-09-08 21:57:15)
(今天讲课时无意中讲到死的赠与,简单整理并补充)
苏格拉底一生以操持哲学为业,不断地刺激雅典人,提醒他们要关心自己灵魂的美善,胜过关心金钱、名誉、地位。最终苏格拉底因为不敬城邦之神和教唆青年的罪名而被民主的雅典处以极刑。在《申辩》的最后,苏格拉底这样说到:“我去死,你们去活。我们所去做的哪个事更好,谁也不知道,除非是神。”苏格拉底是把死亡馈赠给雅典的人们,让他们明白,他在生时不断地提醒他们过一种审问的生活,现在他要走了,再也没有人像他那样如此热衷于劝导雅典人过哲学生活了,他们也许会反过来怀念他。就因为这样,苏格拉底反过来以自己的死而留下了哲学生活的永远的生。当苏格拉底把死亡馈赠给雅典人之时,其实,他也是把自己的死亡馈赠给了哲学生活,给了整个人类。
从苏格拉底之死,我不由得想起了海子,那个“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海子,他同样把自己的死馈赠给了诗歌,给了当代中国。
海子凭借他极具敏悟性的心性,从遥远的安徽农村来到大都市北京,置身中国现代化的中心,却始终以边缘的心态观望,不由得发现现代化无所不在的迷离、虚幻、龌龊,一种无所不在的虚无感浸透了他的人生。他只有在诗歌中寻找故乡,他找到了青铜,找到了麦地,找到了纯粹的阳光,青铜那是民族纯粹的源头,麦地则是哺育我们生命的纯洁的粮食之源,阳光则是一切生命的源头。显然,海子就是要为当下生命去寻找纯粹的根源,以重建当下生命的质地。他也许帮别人找到了,但他并没有为自己找到,因为这个世界并没有几多人认同他,他只有孤独地荷载着生命的梦想。他清楚地知道自己生命的归宿,他需要纯洁之地,而这个世界也许没有他的容身之所,他执著而从容地走向了自己的死亡。终于,他以自己的死唤起了无数人对青铜、对麦地、对纯粹阳光的渴望。他终于因死而生。
春天,十个海子全都复活
在光明的景色中
嘲笑这一野蛮而悲伤的海子
你这么长久地沉睡到底是为了什么?
春天,十个海子低低地怒吼
围着你和我跳舞、唱歌
扯乱你的黑头发,骑上你飞奔而去,尘土飞扬
你被劈开的疼痛在大地弥漫
在春天,野蛮而复仇的海子
就剩这一个,最后一个
这是黑夜的儿子,沉浸于冬天,倾心死亡
不能自拔,热爱着空虚而寒冷的乡村
那里的谷物高高堆起,遮住了窗子
它们一半用于一家六口人的嘴,吃和胃
一半用于农业,他们自己繁殖
大风从东吹到西,从北刮到南,无视黑夜和黎明
你所说的曙光究竟是什么意思
(春天,十个海子)
海子把自己的死亡馈赠给了诗歌,给了这个贫瘠的时代。海子的第一首诗是《亚洲铜》,最后一首短诗是《春天,十个海子》。从《亚洲铜》到《春天,十个海子》,海子度过了如其诗歌般短暂、纯粹而丰盈的一生。尽管海子唯美的死亡不足以撼动这快似睡似醒的大地,但海子的死毕竟唤起了海子诗歌的新生。一个海子死了,这个海子的死唤起了十个海子的生。
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
我也愿将自己埋葬在四周高高的山上 守望平静的家园
面对大河我无限惭愧
我年华虚度 空有一身疲倦
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
岁月易逝 一滴不剩 水滴中有一匹马儿一命归天
千年后如若我再生于祖国的河岸
千年后我再次拥有中国的稻田
(祖国,或以梦为马)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