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刘铁芳:谈谈“爱”

(2009-08-29 18:14:29)
标签:

杂谈

分类: 似水流年

谈谈“爱”

2009-08-27 10:48
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词汇。但有时也可能成为最糟糕的词汇。
人世间多少害是假借着爱的名义啊。
 
大凡世间的爱,不外两种基本形式:
一种从施爱者出发,一种从受爱者出发。
从施爱者出发,爱的表达式是“我想爱”;从受爱者出发,爱的表达式是“我能爱”。
“我想爱”,爱是个人意欲的传递;“我能爱”,爱是一种理性的承担。
“我想爱”更多的是自我想爱的意愿的成全;“我能爱”则对爱的对象的成全。
“我想爱”的人多感性;“我能爱”的人多理性。
“我想爱”的人偏于浪漫,“我能爱”的人偏于责任。
一个不成熟的人更倾向于说“我想爱”;一个成熟的人更倾向于说“我能爱”。
 
“我想爱”的人,由于爱的意愿的强烈,更多地看到的是自己,很容易把对方爱的需要淹没。
“我能爱”的人,由于爱的理智,更多地看到的是对方,会把自己不当的爱收敛。
“我想爱”的人很容易陷于爱的放纵,“我能爱”的人更多地持守着爱的节制。
 
“我想爱”的人往往会把以爱的名义做出的任何行动都视为理所当然,遵循的是一种类似韦伯所讲的意图伦理,即以意图善的名义来说明行动本身的善;
“我能爱”的人则由于处处考虑到受爱者的需要,不是从个人施爱的欲望出发,所以遵循的是一种责任伦理,即能清楚地意识到自己行为的爱的意义。
“我想爱”的人格特征在爱中往往渗透着对受爱者的控制,更具有专制意味;
“我能爱”的人格特征由于在爱中处处考量受爱者的需要,以受爱人为目的,因而富于民主意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