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桂:过去的笔触

(2007-09-16 01:31:59)
标签:

文学/原创

 

过去的足迹,

即使稚嫩,

偶尔回头,

才发现如此动人心魄。

      ——引子

 

依恋

很多人想回家,一旦这种念头从不经意中冒出,它就拥有了逼迫人的力量。仿佛很久没回家了,而家之为家在远处,以它模糊而清晰的姿态隐隐招手,等你想去张望,又回复到无由所是,似在沉默,似在低吟,而如此非但没有丧失其魔力,反而更另人魂牵梦萦。

此在生存在这世界之中,而依恋之为依恋乃是此在在世的基本生存样式,在世界之中此在为之操劳、迎面的一切,只有在依恋中才能显露其意义。然而依恋之为依恋是怎么回事呢?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仍然迷惑,即使一知半解也算不上,而问题本身却不会就此打住,它自生成以后,向发问者迫近,使其有所觉知。可以我们究竟如何把握呢,如何去聆听问题背后所透露出的玄机?目前还是阙如,同时却以隐而不露的姿态时刻不忘向发问者提醒着,迫使其寻找自身思考的局限。

 

不是说一个四周有墙壁隔开,有透视、观察外界的窗户,并且有一扇通往外界的门这么一个空间就成了一个家。仅仅作为一个居住的生存空间不能成为一个家。家是在依恋中形成的,而陌生感则使之毁灭。所有熟悉的感觉只有在你依偎着,并挂念这种熟悉时,才另你心肠温和柔软。每个人在世都会有所依恋,即使是以隐秘、遮蔽的变式存在。海德格尔说,此在既是呼唤者又是被召唤者。依恋召唤着你去有所依恋。

居住的空间与家既切近又遥远。前者只有在依恋的意义上才能显现其本来,——人附着,依寓于大地,而在家中有所依归。居室因此是生存论意义上的依恋的固化形态。世俗的语境中,我们经常在忙碌之余,谈论居室,为将来的生存操心而没觉察到依恋先行于这一切谈论,操心本身。我们还谈论婚姻,孩子,工作,友谊,这些现实生活中我们最为熟悉切近,显得如此平常,庸凡的事物,同时谈论离婚,死亡,失业,似乎这一切理应如此,而即使失去了这一切,也觉得见怪不怪。这个日常生活的世界遮蔽了依恋的此在在世结构,而这只有在聆听召唤中才能得到显现,澄明。

有时,一个人在居室听雨拍在瓦面,水泥地面,塑料的帐篷面各异的声音,听风声撞击墙壁回旋的呼声,会分外平静安详。有时,在雨中,手举雨伞缓步慢行,满目的梧桐葱绿,在散落的风雨之中从容展现,周围走过的零散人群,这么陌生,同时却这么熟悉。有时,听夜晚的火车在平缓的撞击节奏中咚咚行进,你在臂弯处伏靠,满怀忧郁。在这些时刻我们是否听到什么呢?

 

可靠

可靠之为可靠原初意味着什么?此在在世总有所依恋,成长的处所,家庭,朋友,在这周围所熟悉,铭刻在心的一切成为最初的依恋之所。原初的可靠寓于依恋的持驻,而依恋破碎处则开启了寻求可靠的路程。在这有意追逐途中,人们往往迷失于现实的诸多便利,便利给予人们对人生的可把握之感,可靠之原初因此为人遗忘。在这里,便利之通达转化成现实的功利追求。人们常说,“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科层制的社会便进一步迫使人们追求身份,地位,而炫耀的声誉则在背后推波助澜。而这一切同时寓于此在的沉沦之时。虚荣心、新奇、刺激、好高骛远的品性相行不悖。而原初对于此在的呼唤的遮掩更为严实、隐秘,即使如此,也不是毫无澄明的可能性,“金钱不是万能的”便透露出这一呼声,却常常被人忘记其本来的意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