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zhanggui:心灵的自由——古希腊自由教育思想初探

(2007-06-25 01:39:35)
 贴一点作业。
 

一、引言:为了自由的教育

 

    我们听说过“第一哲学”,也听说过哲学的“第一问题”,教育哲学理所当然也应该有自己的“第一问题”,这就是“为了什么而教育”。这个问题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针对的是教师,第二个层次针对的则是学生。对于教师来说,这个问题先行地指出教育作为教师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意味着什么,给教师本人带来了什么样的意义,因此在这个层面上,所给出的回答表明教育只有首先作为教师的自我教育,才能获得其根本的合理性。

    而学生,作为教育的接受者,也需要有一种具有本质意义上的引导,不能认为学生是毫无理性的人,学生的理性在于认同成人世界背后所存在的历史文化,以及在此背景下的训诫、教育、惯习。所以,教育者的精神世界的品质决定了未来一代是否能受到足够合理的教育。问题的复杂性在于:作为发育、精神成人的一个过渡阶段,它凭着独立的形态拥有不可轻易忽视的地位。任何试图动摇、扭曲此种独立地位,也就是受教育者内在性的外在势力都可能导致教育的扭曲。因此,教育只能是引导,是受教育者潜在天性的现实化,是其自我的成熟与精神的丰裕、富足,在最高的意义上是对真善美的追求。

    古希腊教育思想的丰饶不仅在于从世界历史的范围内首次全面地论述了人性的自然,伟大的是其以富有思想的方式揭示了人性的合目的性:为了幸福,而练习自由。正是这种自由教育的思想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并塑造了西方此后二千余年的教育。在古希腊,出于理论论述的需要,我们大致可以把自由教育划分两个方面:一个侧重于个人心灵的自由,偏于伦理;另一个侧重于城邦共同体的公民教育,偏于政治,两者共同结合为培养自由人的德性的教育。这个“之间”的位置:处于伦理学——政治哲学之间的位置也正是教育哲学持守自身的位置。

    为了幸福,为了自由,古希腊这个遥远的国度虽然已经声殒不现,然而作为一种独特的、具有魅力、令人神往的传统仿佛依然触手可得。对于中国教育的现实,这正是一个契机,教育已经日益平庸没落,沦为政治经济的附庸,是我们重新思考何去何从的时候了。传统并没有陨落,只有对于停滞不前、一切已经腐朽死亡的民族来说这才是真的。限于篇幅,本文只准备论述前一部分的内容,这只是一个开端,然而是一个具有本质重要性的开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