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Liuping:什么是爱的教育?

(2007-05-07 11:10:24)
分类: 读书心得
 

    爱是什么?也许一万个人有一万个回答。但是大家或许都会一致认同爱与心是同在的。因为爱是由心底发出的,爱人者须用心去爱你所爱的人,被爱者也只有用心才能去感受、体会、回应这种爱。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亲爱疏离首先是取决于“我”对“他者”的态度,有父母的先爱孩子,才会有孩子对父母的亲近和依赖。同样,在教师与学生的感情之中,教师应该是主动者、施动者,而学生则是受动者,先有教师的爱学生,才会有学生的爱老师。

    爱是行动的指南针,老师对学生的爱,指向的是每一个学生,是可以让学生触摸得到的具体行动,是可以让孩子心领神会得到的感情。而不是广告的装饰语,不是喊喊口号,不是光在嘴上说说而已。教师的爱是体现在点点滴滴的教学活动中的,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的教师更是如此,就像《爱的教育》中的先生们那样,不仅要教孩子们识字学习,还要照顾到每个孩子的日常生活和心灵感受,例如:替孩子们整顿衣装;手指受伤,替他们裹绷带;甚至还要哄生病的孩子服药;就算是孩子升了学,自己不再教他们了还是关心着他们。如果母亲爱自己的孩子是出于本能,那么教师对学生的爱就是责任,是神圣。

    学校不是工厂,教师的工作也不是在车间生产产品的劳动,学生更不是只会读书的冷冰冰的机器。我们常说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既然是“人”,就具有丰富而复杂的感情,而爱就是所有美好感情的源泉,教师就是孕育这些美好感情的殿堂、是引导人们追寻爱的光束,他们通过教育这一传导体,把爱的光芒公平的洒在每个孩子的身上、心里。让每个孩子都能沐浴在爱的阳光下,让每个孩子都能在爱的怀抱中快乐成长。

    但是,爱不仅仅是个动词,它更是一种能力,是爱与被爱的能力。换言之,我们要有爱别人的能力,同时更需要接受爱的能力。现在,有相当一部分孩子已丧失了爱与被爱的能力。春节前有一次在家里看电视,都市新闻报道了这样一件事情:一个12岁的少年,因为奶奶不肯给他一元钱买鞭炮,趁奶奶去邻居家串门的机会,将门反锁,把衣着单薄的奶奶关在门外两个多小时,任奶奶和邻居如何呼叫都不肯把门打开,令平时疼爱他的奶奶伤心不已。孩子为什么会忍心伤害爱他的人?是他缺乏爱,没有爱吗?不是,我觉得正是大家过于爱这个孩子了,以至成为了溺爱,这只是一种单向度的爱而已。因为家里只有一个孩子,捧在手上怕摔了,含在口里怕化了,大人们对他千依百顺,却没有教会孩子如何去爱他人,以及如何被爱,以至于使他认为家人包括所有的人对他好都是应该的,顺着他的意就是爱他,如果偶尔有一次没有满足他的要求就会让他怀恨在心、大发雷霆。这种没有心与心的交流和对话的教育培养出来的孩子,不仅不会体会到爱的幸福,也失去了感恩的心。也许爱可以是无条件的付出,但是爱决不是无原则的给予,这个原则我以为就是严慈相济。我觉得《爱的教育》中,父亲教育安利柯要爱自己的母亲的做法或许值得我们借鉴。安利柯有一次对自己的母亲说了非常失礼的话,父亲给他写了封信指出他的错误,告诉他“亲子之爱是人间所有的感情中最神圣的东西。破坏这感情的人,实是世上最不幸的。”并且一向爱他的父亲严厉的说:如果不孝,宁愿没有了他。还有就是母亲在万灵节给安利柯的信,让他体会到爱与幸福的真谛,不管是相识还是不相识的人们都是爱他的,他也要以同样的感情去回报为他劳苦的人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