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桂:读书和生活的品质(感想二)

(2007-04-12 23:38:34)
分类: 似水流年
    
       电脑修好了,过来发篇文章。:)
       不知大家有没有觉得,现代人的生活很混乱,混乱地只能用混乱来代替。跟随着诱惑,刺激,新奇之后的是倦怠,空虚。叔本华说,人无非在痛苦与无聊之间摇摆,可见早在一两百年之前,他就看到了,这纯粹是一种现代的现象。所以,我们知道为什么他的悲观主义哲学这么流行了。
       在这么一种现代现象背后的又是什么呢?单调、没有依托感的生活,毫无疑问是罪魁祸首。在这么一种充满不安定因素的社会规制体系内,人被情绪、欲望拖着走,而智慧成为理智,理智成为技术的功用。理性还照看个人的心灵吗?还照看灵魂之中的非理性部分,使三者互相之间达成协调吗?没了。
       所以,现代人活在灵魂的分裂之中。这样,我们就知道为什么有人活的这么痛苦的原因了。大多人的行为听从的不过是个人的感受罢了,生活只不过是享受+虚荣心+幽默。既然生活掌握在反复无常的手中,生活自然就丧失了稳定的因素:我称之为“品质”的东西。一切皆流,唯常则在。在变化万千的世界里,你能寻找到令自己依靠的东西吗?那是品质,简言之理性统治下的情绪与欲望的和谐,和谐的现实活动称之为德性,“幸福就是合于德性的现实活动。”没有这个东西,我们不是经常看到有人的”惶惶度日“吗!
       德性容不容易变呢?是不大容易的。一个人要正确地思考,恰当地作为,从容不迫地说,这个背后的支撑力量就是各种德性的现实活动。那么,为什么德性常驻呢?虽然,我们从词源上看出来了,性者品质也,事实上,这恰恰就是心灵秩序的一种表现。
      转到谈读书,我们看到有人把书籍作为一种工具,既然是工具,那自然是你外在的东西,互相遮蔽:遮蔽了自我,也遮蔽了他者,也因此遮蔽了那个原本早已敞开的”之间“。可是,有人问,读书和生活的品质有什么关系呢?实际上,关系确实不是那么大,可是也不是那么微小,因此不值得注意。之所以要谈读书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而不是工具,实在是因为读书很容易成就一种良善的生活品质,造就心灵的和谐秩序。
       人一般需要友爱,”孤独者非神即兽“,可是生活之中未必有由你如愿的友谊或者爱情,特别是在这个陌生人擦肩而过的社会,每天都有新的机遇,每天也只是新的沉沦。一些人为快乐与有利而交的朋友,一当消失,便要感叹友谊的零落,人生的无情凄凉。岂不知那是必然的结局。建立在德性(品质)之上的事物才会长久。那么,书籍便是你的朋友,当然这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但是却是你终生可以信赖的朋友。因为,这是建立在德性的基础之上的。了解一本书,难道不是了解一个人人,结一份高尚的友谊吗?!既然,可以与书籍相亲相信,书籍便不谛心灵的一扇”窗口“,它用伟大高尚的思想,激越低回的情感叙事,优美多变的文句逐渐陶冶的你的心胸,这恰恰是一个人心灵难得的和谐之机,常常徘徊其中的人怎么不会有收获呢?!
      ”欲望从来不会满足,
      它从来没有获得一个绚烂的早晨,或者哪怕
      ——是一个欢乐的夜晚!”
      这是诗人卡瓦利斯的警示,我们听到了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