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共同体,如果有了一个缺口,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这个缺口正在摧毁我们的信心。
——前言
人之为人,很重要的是对未来有所追求,在此中有所记忆。那么,对于人来说,来自本性的,常常被人理所当然地认为是值得每个人为之全身奉献的就是幸福了。可是有什么能使幸福的追求者带上正确的方向吗?
每个人在不同层次的意义上会碰到不同的关系,认清这些关系或许能使我们的问题显得更为清晰:
第一,在类主体的层面上,人是宇宙的公民,“虔敬是智慧的开端”,对宇宙浩淼以及自然之道的敬畏,使人生在世不至于身陷有限的、芜杂的情感体验之中,从而对神秘的永恒秩序有所感悟。这种神秘是纯粹的,所谓“无形之物”,人需要从可见世界上升到不可见的世界。认识这种纯粹的东西是净化、提升心灵的最好试验。
第二,在类个体的层面上,人是理性、激情、欲望三种元素所组成的活生生的、有差异的个体生命。秩序之物比无秩序要好。这是人性本身所显明出来的一个明显的事实。人心的秩序也即是以上三者按照一定比例建构所形成的尺度。以此人性散发出优美、高贵的品质:智慧、节制、光荣。
第三,在社会人的层面上,每个人的追求都要受到其他个体的影响与制约,因此个体与个体、群体与群体、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正义秩序成为必要。每一个合理的社会都
应该以公民正义德性的培养为最高尚的目标,以此形成合理公正的社会秩序。
综上所述,虔敬、智慧、节制、光荣、正义不仅是人心之秩序,也正是社会之秩序。所谓人文教育,就是形而上学、人文学、公民科学的教育,也就是以此培养人的一切优秀品质的过程。
张桂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