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凌荡八吊”的故事

(2016-02-15 09:26:19)
我在微信里说:“今天,你在雪地里堆雪人拍照片,我在手机里赏雪景收获凌荡八吊。”
确实是。
人们被昨夜突降的一场无厘头雪吃惊,又猛生欣喜。盼了那么久,终于下了一场比较像雪的雪,于是有很多人,在零下七八度的严寒早晨,奔向雪地。我一早打开手机时,已被雪景刷屏,感觉到手机的按键已被雪覆盖,冰冰冷。那么多照片,呈现关于雪降落后的各种姿态,而我,被雪地里一根根神奇的冰柱吸引。
哇,凌荡八吊!
我几乎脱口而出。妻子嗔怪:“文明点好哇,不要在跳跳面前这样说脏话。”
呵呵,我不文明了吗?我说的是一种雨雪天因过度低温产生的自然现象:冰凌,我用家乡土话称“凌荡八吊”。
有一张微友在南北湖边拍摄的冰凌照片,背景是碧波荡漾的湖水,主题是一排挂在栏索上的冰凌,长长的,往下垂,远远看去,像一排晾晒的挂面。还有一张微友从一个滴水管口拍到的冰凌,挂成粗壮的柱状,很有气魄。我对这几张冰凌照片十分意外,至少在我住到县城后的这20年里,第一次这么清晰地见到如此厉害的冰凌。
冰凌,滴水成冰之故。雪融成水往下滴,气温过低,将一部分水结成了冰,一点点积累,形成倒挂的柱状冰。因其形状让人产生联想,乡里人在哄小孩子时,将其叫成了“八吊”。凌,冰的意思;荡,取土话“荡落来”中一字,意思是垂下来。城里人羞答答地说这个冰柱为冰凌,乡下人爽快且富有形象思维,将“凌荡八吊”叫得掷地有声,有滋有味。
我小时候,经常见到凌荡八吊。
那时候的冬天,气温似乎比现在要低许多,屋后的小河经常“冻断浜”,人可以踩着河面走到对岸。覆盖十来厘米厚的雪,每年要下几场的,厉害的几次,穿着高统雨靴走,雪还是会泼进靴筒内。想堆个雪人,那是太方便了,我们都懒得玩这种简单的游戏。我们玩打雪仗,人在雪里滚,捏成个雪球往对方身上砸,抓一把散雪撒向对方眼睛,弄得人像白眉毛白胡子爷爷。
雪后的屋面,一片白皑皑。出着太阳,却冷得出奇。雪开始化成水,从屋檐滴下来,慢慢挂下冰柱,越挂越长。我们一帮小伙伴欢呼,反复高喊“凌荡八吊”,有人喊成了谁谁的“凌荡八吊”,于是被喊到的小伙伴回击。回击过去的喊,干脆去掉了别扭的“凌荡”二字,直接喊谁谁的“八吊”。被喊到“八吊”的小伙伴感觉裤子被对方扯掉了,觉得吃亏,于是,一场激烈的雪仗拉开帷幕。
凌荡八吊挂得最多最长的地方是屋后,因为那里背阳,太阳晒得少,更容易结冰。我们摘“凌荡八吊”,大多跑屋后去。屋檐太高,够不着,用凳子叠加增高。人站上去,看到宽广的蓝天,白云在飘,人晕乎乎的。粗长的“凌荡八吊”挂在瓦片上,滴着水。一掰,喀嚓一声脆响,“凌荡八吊”断落了。抓在手里,冰冷冰冷。手的温度融化“凌荡八吊”,水份迅速增多。有时忍受不了刺骨的冷,将摘到手的“凌荡八吊”丢了,落到石头上,碎成无数块。
有勇敢的小伙伴,将“凌荡八吊”含在嘴里吮,滋滋有味的样子。我也吮,呸,淡淡的冰冰冷。当年的我们,形象思维里还没出现棒冰这个东西,所以对于吮“凌荡八吊”,没往吃棒冰方面联想。现在想来,后来出现的棒冰,是否因为受了“凌荡八吊”的启发,而开发生产的?
呵呵,“凌荡八吊”,一根淡而无味的冰柱,一段有滋有味的故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捞米饭
后一篇:吵过年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