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结伴闲逛,去了与海盐县城北端相邻的嘉兴郊区新篁镇,走进我儿时梦想中的“大城市”……
我印象中的“大城市”
小时候常听大人说起新篁镇,他们出公差或私差上街,经常去的地方就是新篁镇,回来时买回一些牛舌头、油绳绞之类的东西,我在一饱口福的同时,对新篁镇有了好感。新篁镇是最早进入我印象的“大城市”,去“大城市”一逛,是我儿时就有的梦想。
长大后,我有了去“大城市”一逛的机会。从现代的眼光看,当年的新篁镇是一座颇具江南特色的古镇,但在那时,谁也没有想到这一层意思,走在石板路上,看两侧林立的店铺,只觉得与村庄田野天壤之别,新篁镇在我心目中仍然保持着“大城市”地位。
大约八九年前我因事去新篁镇,重新走在老街石板路上时,早已没有了“大城市”的感觉。狭长的街道显得凌乱,两侧店铺生意清淡,许多街面石板有了倾斜和松动,走在上面发出“格噔”的声音。在离古街数百米远的地方,几条新街人来人往,那些商店标牌赫然醒目,很有些繁荣的味道。街外大片农田变成了工业园区,崭新的厂房高高耸立,隆隆的机器声替代了当年古街的喧哗。原来,那些原本来往于老街的人们,早已去了工厂,去了新街,难怪老街日显冷清。
新篁镇地处嘉兴市郊区东南部,东连平湖市曹桥乡,南接海盐县元通乡和齐家乡(原名),西邻凤桥镇,北靠新丰镇。全镇交通发达,距嘉兴市28公里。我的老家齐家乡距离新篁镇路程,步行四十分钟,开摩托车20分钟。
从网上查到关于新篁镇的历史。据《竹里诗萃》载,唐宋时系村落,因林竹茂密,村名竹田里,简称竹里。明弘治年间(1488~1505),竹里开设丝竹,商民附居,遂有新行镇之称。清道光年间(1821~1850),因四周多竹园,将新行写成新篁,一直沿至今。抗战期间,新篁镇、庄史镇合并称新庄镇。解放初期,建立新篁区政府,管辖新篁乡。1950年6月分设为新篁、庄史2个乡,1956年两乡合并称新篁乡,1958年10月与凤桥乡合并建立凤桥公社,1961年4月分置为新篁公社,1983年改为新篁乡,1984年撤乡建镇。数年前行政区划改革,新篁镇与凤桥镇合并,原新篁镇行政中心并入凤桥镇,镇区日渐衰落,老街店门大多关闭转移,人气日淡。
加载中,请稍候......